本报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易到原来的抽成比例也就20%左右,现在快30%了,又没有补贴,所以我现在完全放弃了。”他进一步向记者透露。 新政监管和资金压力的双重夹击下,网约车平台的用户体验也在急剧下降。 近日,多名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称,易到用车在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司机数不如年前,甚至出现叫车十几分钟都无人接单的现象。此外,在武汉市的部分路线上,易到用车的价格还有了不同程度的上调。 易到用车官方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并没有涨价的计划,部分订单价格上涨是因为特殊时期运力不足造成的。 一方面,网约车新政限制了从业司机的户口、车辆性质和车牌号码,客观上减少了司机的数量;另一方面,平台加大对车费的提成,也是重要原因。有易到司机告诉记者,易到平台的佣金抽成达30%,因此司机的收入大幅降低。对此,上述易到相关人士并没有透露公司具体的抽成比例和服务费用。 事实上,存在类似现象的并非只有易到平台,滴滴出行近日的涨价行为也饱受争议。尽管运营平台运用了复杂的计算方法计费,但如何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网约车降温 互联网出行平台目前普遍面临的窘境,与其前期疯狂烧钱补贴,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行为不无关联。 上海的闵师傅开专车不过半年时间,已经体会到了个中冷暖。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的同乡干这一行两年多了,开始补贴高的时候每个月可以赚一万五,有的人甚至辞掉工厂的工作到上海开车。“我入行晚了,现在每个月收入都不超过5000元,原来的那批司机都是拿过补贴的,现在这点收入他们肯定看不上,自然就不干了。” 再加上政府监管政策变严,出行平台的运力随之急剧减少。“易到原来的抽成比例也就20%左右,现在快30%了,又没有补贴,所以我现在完全放弃了。”他进一步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易到近日还推出了“一口价”司乘分离计价方式,据悉,该方式目前覆盖易到平台下的大部分服务,每一笔订单结束后,乘客结算金额都比司机实际看到的金额要高,算上原本接近25%的服务佣金,平台抽成接近于50%。不过对于这一数据,上述易到相关人士并未予以确认。 而乘客的不满情绪,比专车司机还要严重得多。比如滴滴,大部分差评集中在,滴滴快车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出租车,高峰期还要面临加价。稍微偏远的区域很难再叫到车。不过,滴滴出行最近改变了策略,记者注意到,该平台屏蔽了出租车的预估价格,使得用户难以再与快车价格进行比较。 此外,高峰期时段的加价规则更是让乘客难以适从,下单被加价一两倍是常事。易到和滴滴的计价规则解释称,当处于高峰时段,周围司机较少,或司机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成交,鼓励司机更快接单,平台会对订单适当加价。 然而,闵师傅告诉记者,易到加价部分的车费并没有直接给到司机。 深陷盈利困局 互联网出行作为共享经济的代名词,曾经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关注。如今,却陷入了乘客抱怨、司机不满、平台亏损三输的局面。 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强的监管,或能让行业乱象得到遏制。2月7日,64名驾驶员成为重庆首批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从业人员。据悉,网约车驾驶员证有效期为6年,从事网约车业务时,需随身携带证件。 此外,继神州专车之后,首汽集团旗下网约车平台首汽约车也在2月7日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但是,对于滴滴出行和易到用车等平台来说,摆在眼前的问题则是不断投入的运营成本,以及盈利的压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的市场份额过度集中并不是好事。无论是滴滴还是易到,如果随意调整价格,而不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用户减少,受到损失的必定还是公司本身。 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在融资的道路上一直狂奔,先后进行超过七轮融资。目前,其估值已经达到350亿美元。去年10月,乐视也对易到进行了投资。交易完成后,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乐视汽车成为易到用车的控股股东。 随后,易到开启了一轮疯狂的补贴。根据易到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11月-2016年6月30日,易到227天的“100%充返”活动总充值金额超过60亿元。 但商业的最终目的是向市场寻求利润,互联网资深观察人士王如晨认为,补贴减少后,出行平台的运营成本不同程度都会降低,营收压力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在不透明的操作下进行,而应该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变现模式,比如围绕汽车的社会化服务将流量变现,或者进行品类的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