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蓉 2016年春晚,记者是这样度过的:基本盯着手机屏幕,间或看一两个春晚节目。原因很简单,支付宝的整点“咻一咻”是不能错过的——其他4张福卡早就集齐的了,就等着“敬业福”呢。不“咻”的时候切换回微信,看看哪个微信群在发红包,去抢几轮,不时刷下朋友圈,看看各种吐槽春晚节目的段子。 对于年轻一代的深度手机控们来说,春晚已经成了大年夜的“甜点”。而通过社交平台互动、参与、围观才是真正的年夜饭的“主餐”。正因为此,才有了支付宝与微信的春晚独家互动权的争夺。 2015年春晚,微信在春晚“摇一摇”占尽了风头。各个微信群微信红包也抢得不亦乐乎。由于没有社交基础,支付宝只好“曲线救国”开发出口令红包的玩法,通过微信群发放“口令”,吸引用户跳转到支付宝输“口令”抢红包。 今年,支付宝的集福卡活动也充分利用了微信社交平台,通过朋友圈微信群拉好友集福卡。在微信平台出现不久,被微信屏蔽。但集福卡本身就是一个带有社交属性的行为,一旦开始,网友的积极性立刻被激发出来,除了在微信上拉好友,在微信上晒福卡,换福卡成了风潮。 许多人的支付宝瞬间冒出了许多人求加好友。有评价说,支付宝做社交并不靠谱,很难想象用户会在用支付宝这个工具聊天。而微信绑卡量虽然很大但用户对于微信的支付需求甚至是金融需求只是潜层次的,小钱在微信上,大钱都去了支付宝,双方各有短板需要补。 事实上,双方都无法将自己的那根“短板”补得和对方一样长。因为一个企业很难改变自己的“基因”,用户也很难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但无论支付宝做社交还是微信扩大支付的版图,目的都是指向更广泛的用户群,更强的用户活跃度,以及更精准的用户数据,有了这些便有了变现的基础。 对于微信和支付宝来说,变现路径就是把用户“卖”给企业。在未来数据时代中,变现的基础是精准。微信上朋友圈广告就是典型的精准投放,女性用户看到的是化妆品广告,而男性用户看到的可能是JEEP车的广告。 不过,精准会慢慢成为企业投放的“标配”需求,能否与用户互动沟通,能否带来直接销售都是未来营销的诉求。从这一点上看,微信与支付各有优势,微信能够直接打通企业与用户的“社交”。而支付宝背靠阿里系,可以直接打通销售渠道。 微信缺乏商业生态,而支付宝缺少社交基因。双方各补短板的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态闭环。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