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应该已经清楚,他的挑衅策略无益于他的国家。比如,他在2013年的好战行为同时恶化了他与中国、韩国和美国的关系;而在最近的危机中,他所获得的只不过是韩国暂停了嘲弄性的广播喊话。但金正恩所缺乏的正是务实主义或外交手段。 金正恩的挑衅政策无益于朝鲜
上个月,朝鲜和韩国勉强避免了灾难性军事冲突。在经过40小时的紧张谈判后,韩国同意停止在两国之间的非军事区进行广播喊话,作为交换,朝鲜对三周前韩国士兵因在非军事区踩雷丧生表示“遗憾”。 在这场危机中,朝鲜的反应依然是为人所熟知的好斗和咄咄逼人,但也体现出一些颇为有趣的新动向。理解这些新发展趋势有助于获得足够动力在七年多的冲突后启动真正的朝韩合作、帮助引导朝鲜半岛走向更和平、更安全的未来。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韩国领导层对来自朝鲜的挑衅反应更加坚决了。2010年,韩国民众尖锐地批评了韩军没有在朝鲜击沉韩国军舰天安号(船上有100多名船员)和前一年朝鲜炮击延坪岛后立即反击。相反,在最近的地雷爆炸事件发生后,韩国总统朴槿惠毫不退缩地要求否认埋设地雷的朝鲜道歉。她的支持率立刻从前一个月的34%左右上升到50%。 这一转变深受韩国欢迎,但给朝鲜半岛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如果不服软的韩国参与到与常常鲁莽冒险并且永远无法捉摸的朝鲜之间的“胆小鬼”军事博弈中,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需要永久性朝韩和平制度性框架。 韩国外交部前部长尹永宽
第二个发展趋势与中国有关。在最近的危机中,中国一直保持沉默,这与其在2010年的立场截然不同。2010年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积极地维护朝鲜。当然,我们不可能知道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反应是否标志着它果真从朝鲜唯一的盟友和关键经济“金主”的角色中战略性退出。中国领导人也许认为朝鲜领导层的战术性规训(tactical disciplining)并未失控。但是,当中国与韩国关系正在深化的时候,如此沉默可谓振聋发聩。 如果中国真的是与朝鲜保持距离,那么金正恩政权将几乎完全与国际社会隔绝。金正恩会因为这一隔绝采取鲁莽行动(比如继续与韩国敌对)还是识时务地变得更加灵活?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今,金正恩应该已经清楚,他的挑衅策略无益于他的国家。比如,他在2013年的好战行为同时恶化了他与中国、韩国和美国的关系;而在最近的危机中,他所获得的只不过是韩国暂停了嘲弄性的广播喊话。但金正恩所缺乏的正是务实主义或外交手段。 金正恩的意图可能在下个月表现得更加清楚,届时朝鲜将用核试验和发射洲际导弹庆祝执政的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但中国、韩国和美国——如今三国对朝政策前所未有地统一——不应该坐视情况发展。它们应该组织与朝鲜的对话,并采取措施说服金正恩不要在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朝鲜半岛的第三个新发展趋势是朝鲜人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祖国的悲惨状况。目前,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非军事区的朝鲜士兵身上,对他们来说,韩国最近的广播喊话让人十分沮丧。今天的年轻士兵代表着所谓的“黑市”(Jangmadang)一代,他们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饥荒之后的市场化过程中长大**强垂缬啊⑻衾郑霉渌罚侵勒牍也业质抵浯嬖谧啪薮蟮牟钜臁:悴ズ盎盎髦辛怂堑耐创Α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继续,过不了多久,看穿当局宣传伎俩的便不会仅仅局限于士兵了。朝鲜发生自上而下变革也许已为时不远。 这给西方带来了新的政策选择:迫使朝鲜改变其外交和安全政策,深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参与。这样给朝鲜带来的好处将极大地改变朝鲜政权的战略考量,特别是核武器问题。 国际联系——或者不如说阻止获得国际联系所带来的好处的制裁——在利比亚决定放弃核武器以及伊朗愿意与西方列强达成核计划协议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制裁对朝鲜一直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鲜人不知道朝鲜正在失去什么。 类似地,苏联阵营内部各集团与西方联系的增加在促成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Helsinki Accords)上起到了主要作用。赫尔辛基协议代表着冷战期间改善东西方关系的努力,并包括了强调人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赫尔辛基协议实现了今天的朝鲜半岛急需的持续交流(sustained engagement)。 8月危机也许是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加深经济和社会联系平衡继续对朝制裁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一方针,朝鲜和韩国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陷入新一轮军事僵局。新的军事僵局也许不再会像旧军事僵局那样容易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