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向小田 宋卫平可能受到这些项目相关利益方的压力,对融创的行为表示不满,从而产生了回归的想法。但是,就基本逻辑而言,正是因为融创杰出的管理能力,切割了可能导致绿城失败的项目,才挽救绿城。 孙宏斌与宋卫平
【融创收购绿城始末】 5月17日 | 绿城董事长宋卫平答复信:确认融创将收购绿城并转让股权 5月23日 | 宋卫平召开新闻发布会:我给孙宏斌打95分 8月25日 | 港交所称收购触发全面要约条件 孙宏斌:任何情况都不放弃 9月28日 | 宋卫平下一步:舍绿城建蓝城 3年内或借壳上市 11月6日 | 宋卫平亮出回马枪不卖绿城了 孙宏斌发微博平静交权 11月14日 | 宋卫平为回归绿城筹钱:到底能凑多少还不确定 11月18日 | 绿城控制权争夺战正升级:宋卫平命令被拒绝执行 11月19日 | 宋卫平免去孙宏斌大将总经理职务 11月19日 | 孙宏斌大将田强率团队抗命:不接收宋卫平免职令
今天一早,浙江经济广播就打电话来,问我对宋卫平公开信《我的检讨与反省》的看法。我表达了几个观点:1)宋卫平是一错再错,卖掉的时候考虑不周全,独断行之,对业务和政府没有交待,是为一错。百日之后,受迫压力,骤然变卦,再为一错。2)公开信的方式极其不合适,将矛盾摆到台面,扩大化公开化,没有给彼此留下余地,说明立场对立已不可调和;3)公开信找来已经离职的三个老部下署名背书,颇多内容为一面之词,违约者抢占道德高地,受害者却依然沉默,让人难以赞同。 宋卫平说,“今年4月9号,看到绿城销售数据惨淡……预感一半以上的房企要走上不归之路……所以把公司股份交给生存能力、战斗能力更强的孙宏斌和融创团队。”宋卫平表示经过一百多天的林林总总,日益觉得这个决定是错的。然而,这个决定是不是错的,我们想客观数据更能说明情况。 根据绿城总经理田强的内部邮件,融创团队接管了绿城后,8月销售业绩开始翻翻,持续增长,10月创历史新高,8、9、10三个月完成合约销售额352亿元、合同额283亿元、销售回款235亿元。然而,绿城上半年一共才卖了305亿元,融创接手后,一个季度卖了绿城原来半年才卖的量,并且回款两百多亿。 对比之下,才充分说明融创团队的杰出表现。绿城如果还是在原管理团队下,不说难以完成销售任务,现金流会不会出重大问题都还是个疑问。 如果说销售数据不能支持融创团队才能拯救绿城于水火,那么资本市场则更能说明投资者的态度。绿城在宣布卖给融创当天,股价大涨16%;绿城融创合作的这四个月,绿城股价累计涨幅20%;宋卫平毁约后,绿城股价跌幅达20%。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立场非常鲜明。投资者认为谁更适合绿城,一目了然。绿城卖给融创,于绿城而言,决策毫无疑问是对的,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就不是这样的。 宋卫平为什么说这个决策是错的呢?在公开信中,宋卫平表示是因为“客户担忧不满,合作伙伴委屈且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致使很多基本承诺以及与地方政府所签订协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这句话说得比较委婉,如果对比田强的内部信,则可能就是指融创关掉了“大量酒店项目”——融创认为这些项目“大量可能会造成极大的经营风险和现金流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融创果断叫停了“之前若干年积累下来的对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和风险的近30个项目”。 宋卫平可能受到这些项目相关利益方的压力,对融创的行为表示不满,从而产生了回归的想法。但是,就基本逻辑而言,正是因为融创杰出的管理能力,切割了可能导致绿城失败的项目,才挽救绿城。现在因为融创的这种经营方式就想要违约,作为之前对孙宏斌和融创团队管理风格非常熟悉的老地产人,作出将绿城卖给融创的时候难道连这一点都没有想到吗? 宋卫平质疑孙宏斌和融创团队的入主可能导致绿城品质的下降更是匪夷所思。这些都属于卖公司前所必须想到的基本问题,卖掉之后短短四个月就产生了与之前大相径庭的想法,实在是很难说服人。宋卫平在卖掉公司之前,曾表示过孙宏斌是他认为最适合接管绿城的人,现在居然闹到了媒体上互相攻伐的地步,这种有违常理的举动,其背后必然有不为人知的深层次矛盾。 笔者不愿意猜测这个深层次矛盾是市场回暖或者说融创杰出的销售能力带动绿城走出低谷使得宋卫平产生了卖亏了的想法,更愿意相信宋卫平是受迫于被利益集团(即那些在融创入住绿城后利益受损的高管以及项目利益方)的压力,不得不作出的一个选择。 无论怎么说,宋卫平不是得罪这些人,就是失信于那些人。他无路可走,实在难堪。经此一役,人格几乎破产,个人信誉受损极大,实在是经济利益无法弥补的。 (本文作者介绍:生于湖北省西南部。他的作品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深受人们所喜爱。)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