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评“献血加分”:初衷美好难逃公平追问
2014-09-24 17:05: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5人参与分享到
最近,网友“骑小轮的大伟”发了一条微博,引来各方关注:“为了政策,我也算是拼命了!对将来的儿子说一句: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政策了!”这条微博的背景是,今年7月,浙江省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中考可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9月24日《钱江晚报》)
无偿献血,是生命接力,亦是道德义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口献血率达1%-3%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2013年,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0.9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而日本每年参加献血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这几年,“血荒”在不少城市已成常态,采血量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为激励献血行为,制度设计有所作为,也是初衷良善,其情可谅。
不过,浦江的新政之所以引发诸多质疑,不是目的正义层面的争议,而是程序正义角度的考量:一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若无偿献血者自身或其直系子女临床需要用血,可享有一些优惠以及免除一些费用。可见,法律设定的权责关系,是明确而有边界的,不可能无限度福荫子孙。二者,这两年,考试升学加分是个敏感话题,由此引出的各种寻租猫腻更是引发民意反弹。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传递了“清理加分政策”的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政策”贸然与加分再度挂钩,虽则是中考,依然难逃公平的拷问。三者,谁都知道,加分对于学生或家长来说,基本都是“刚需”,但凡能给孩子加一分,砸锅卖铁也要尽力,那么,这样的政策,基本等于逼着家长都去献血。义务献血的可选择性,岂非成了变相的强制义务?再说,对于身体条件不好的家长来说,有心无力,公平何在?中考,是拼学习还是拼家长呢?
对于考招制度来说,没有什么比公平更重要。公众欲求“裸分”竞争的意思,就是要严防各种加分政策失控。献血加分也许有一定道理,但不得不说,它加大了中考公平的风险——等于在原有的竞争中,又划出一道新的起跑线,那么,献血部门就成了中考公平中的重要环节,谁能保证它们能像中考命题、考试、阅卷一样严苛规范?
至于献血的症结,恐怕不在于想方设法逼人就范,而应该反思无偿献血制度自身的问题。一项民调显示,83.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献血被牟利,而诸如“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纠结、“临床过半不合理用血,血头救场成公开秘密”等,更戕害了献血者的热情。就此而言,与其逼人怨愤地去献血,倒不如整饬制度,激活民间的爱心与善意,让高尚的献血行为归于正态与健康的秩序。
让上学成为纯粹的能力之争,而不至于拼爹、拼房子、拼“血”,让全民公益成为公民自觉,而不至于成为横加的霸道责任,那么,“献血加分”政策,也许确实需要反思与调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