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据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空间 考察上海自贸区,要求对待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进展,直接听取中外企业的建议。 “更想知道部委还可以再支持什么” 昨日上午,李克强来到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考察。当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内的国企民企已经平起平坐时,李克强插话说,公平竞争也包括自贸区内的外资注册企业,你们应该再补上一条,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当天,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负面清单较去年大大“瘦身”时,首先“表扬”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给了很大支持”。李克强摆摆手说:“我今天不问各部委为自贸区支持了什么,我更想知道他们还可以再支持什么?” “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 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李克强说,负面清单实际上支撑着政府的责任清单: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负面清单更加精细化,不像之前大而化之,这实际上也增加了政府责任,要求政府要对负面清单更加熟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 纵深 上海自贸区这一年 今年3月份,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力争在运行一年之时,总结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机制。 如今,距离去年9月29日挂牌的日期已经快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上海自贸区,有哪些制度和经验可以推广?自贸区改变了什么? 通关时间减四成 18日,海关总署的消息称,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自当天起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对外发布了“集中汇总纳税”、“先入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制度。借助这些创新,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不仅是通关的效率大大提升,设立近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在颇多方面交上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超过原上海保税区20年的注册数量;其中外资企业约1400家,包括1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内跨境人民币(6.1378,-0.0022, -0.04%)业务累计金额达到1760亿元,同比增长数倍。 同时,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区内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0%-20%;通过及时调整法检项目、减免法检费用,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降费比例超过40%,为出口企业降低数亿元成本。 “负面清单”还需再瘦身 在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制度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负面清单”制度。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今年7月份,上海市政府公布了2014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外界都将此称为“瘦身”的清单。 2014版负面清单数量为139条,比2013版减少51条。在139条中,限制性措施110条,禁止性措施仅有29条。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权衡今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审批和负面清单制度可首批推广。 一名业内经济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建立一整套负面清单制度,也是改革中的“硬骨头”。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数量仍然不小,还应该再瘦身。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引领全国” 除“负面清单”之外,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成立近一年来,自贸区最明显的成就还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文中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了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和统一营业执照样式。工商登记制度在自贸区实施后,不久就被国务院认可。今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工商登记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对《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作了修改。 傅蔚冈指出,近一年来,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和创新并未能让外界眼前一亮。这项改革涉及多个部委,需要更多协调成本。 对于上海自贸区改革中的难点,权衡在3月份接受采访时表示,最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创新。自贸区本质上的制度创新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审批制度的改革,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这些方面都是全新的。第二个是在具体的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如何真正按照国际惯例来运行。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