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纪兰:我当人大代表60年
2014-09-22 07:47:13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北京) 有17228人参与分享到
核心提示:申纪兰是唯一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申纪兰的家里,有两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几乎全是老人与各级领导人的合影。申纪兰称,自己就是太行山上的一个普通农民。
第一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第一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1954年,申纪兰(右一)等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山西女代表合影留念。
1954年,申纪兰(右一)等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山西女代表合影留念。
申纪兰把与领导人合影挂满墙 自称普通农民(图)
申纪兰老人与自己年轻时的画像合影,背后是她最珍视的照片墙。
检察印象
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检察机关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领域和热点问题,依法查处贪污腐败犯罪分子,办了不少大案,大快人心。
山西省平顺县检察机关依法查处了不少危害农民利益的民生案件,受到当地群众的真心拥护。
代表声音
“建议检察人员多下基层,多调查,开门办案,不要冤枉好人,也不要放过坏人,这就是伸张正义。”
“中国人这么多,土地是命根子。没有地种庄稼,大家吃甚?”
“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要为农村老百姓说话,实实在在地了解农民的愿望和需求,尽力把农村普通百姓的声音带到人大会议上,做好中国农村百姓的代言人。”
“我文化低,说不清楚。但这么多年,内心拥护的事,我就投票,不拥护的事,就不投票。”
1929年12月,申纪兰出生在位于太行山一带的山西省平顺县。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有着跟一般农民全然不同的经历。她是唯一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担任过当地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主任、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至第四届执委。1952年,她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79年、**,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年,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我的级别是农民”
申纪兰先后多次受到**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家中做过客,与**一起照过相,被江泽民称作“凤毛麟角”。胡**、李鹏、**等国家领导人还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在申纪兰的家里,有两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有的照片因为年代久远而发黄,有的则是近些年才陆续添加上的彩色照片,但上面几乎全是老人与各级领导人的合影。这满墙的照片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因为人们熟悉的国家领导人几乎都在其间。它们是申纪兰最宝贵最温暖的财富。但是,每当人们提起这些荣誉时,老人总是淡然一笑:“我就是太行山上的一个普通农民。”
这些年,在与申纪兰的交往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始终保持着农民本色:节俭、朴实、平易近人。曾有人如此评价她:“不变的齐耳短发,不变的深蓝布套装,不变的朴实低调,不变的为民情怀。”
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但她坚持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还在西沟村参加劳动,后来更是毅然辞去这个正厅级职务,无官一身轻地回到了西沟。不管申纪兰拿过什么荣誉,只要回到西沟村,换上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锄头一扛,她就回归到农民当中。在西沟村的乡亲们心里,申纪兰就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大姐、大娘、奶奶。她经常与大家一起唠嗑,一起参加村里的红白事,一起讨论地里土豆、玉米等庄稼的长势。
申纪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申纪兰向笔者介绍道:“西沟村这几年的变化是一年一个样,乡亲们陆续办了多家企业,大伙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谈到西沟村的变化,老人的脸上展露出舒心的笑容。
人大代表要为百姓鼓与呼
据申纪兰回忆,至少已有40多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召开的全体会议。
1954年,申纪兰以农民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一年她才25岁。在这次会议上,她感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为国家主席。
1956年6月,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申纪兰此前提出的“同工同酬”的建议,被吸纳到这份法律性文件中。后来,该建议被写进新中国第一部劳动法。
1960年3月,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申纪兰发言:“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没粮就乱,没粮就慌,没粮就没了主张。”这是基层代表的声音,更是当时几亿农民的期望。
作为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申纪兰时刻关注着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翻阅最近几年申纪兰提交的议案可以发现,这位人大代表关注最多的还是土地问题。她说:“现在大家都在搞新农村建设,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发展,是富民,不只是改善居住条件,不能光占耕地建新房,那样太浪费,得在老村子基础上改建,也可以叫旧村改造吧。”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当时已经75岁的申纪兰,领衔提交了保护耕地的议案。她说:“中国人这么多,土地是命根子。没有地种庄稼,大家吃甚?”此后,她又针对耕地保护多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建议。就在前年,她还建议:“管理好土地也是经济建设,一定要保护好耕地。”
60年来,申纪兰已记不清提出过多少建议议案,更无法统计为群众利益呼吁了多少次。为了提出好的议案建议,她每年都要抽出大量时间走访群众,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议案建议,比如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和合理使用土地,重视粮食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
很多人将申纪兰视为农民的贴心人,遇到问题就给她写信反映,其中有山西省内的,也有河南等外省的。申纪兰除了把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外,还把来信整理成建议提交到全国人大。半个多世纪以来,申纪兰一直在切切实实地为农民说话办事,将自己的足迹深深扎根在中国的乡间,将农民群众的呼声传递到全国人代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