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21:00,央视纪录频道自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将在CCTV-1 首播,当天22:00在CCTV-9重播,每周播一集。日前记者专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他期待着观众看到《舌尖2》时的惊喜,“《舌尖1》是表现中国人和食物的关系,而《舌尖2》是通过食物看中国,如果说美食是窗户的话,那么我们通过它能够看到更多中国传统的东西”。
美食不减 只是故事更抓人
记者:《舌尖2》全片八集《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不包括最后一集《花絮》,前面七集您是怎么分的?有自己埋伏的主线包含在里面吗?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肯定是以美食为主,但除了美食之外,我们还能表现什么?如果西方的观众要了解中国,我们用什么有趣的东西来告诉他们?在美食之外,《舌尖2》还包含了很多,比如家庭伦理、日常劳作以及2012-2013年的热点话题,透过美食,观众可以看到更有质感的中国。
记者:会不会《舌尖2》解馋的比重少了?
陈晓卿:总体来说,《舌尖2》每一集呈现美食的总量并没有下降,只是故事更抓人了。《舌尖2》是通过食物和人的关系来表现时代变迁后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比如今天做中国的美食,肯定和历史上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的气候、物种、食材等等有很多和过去不一样了,用什么来做引入文化传统的切入点?我找了节气,比如清明、谷雨,还有春节。现在的春节就是春运,人们为了这个团圆饭,要经历很多辛苦,从四面八方赶回家。
记者:有的人喜欢《舌尖上的中国》纯粹是为了美食来的。
陈晓卿:《舌尖2》包括了300多种美食,菜量比《舌尖1》远远要大得多,而且你会发现,不管环境如何、不管生活水平好坏,中国人都善于把最平凡的东西做出最极致的味道。
首尝周播
自言没这么强的信心
记者:如果让您自己来评价,您觉得《舌尖2》跟《舌尖1》相比如何?
陈晓卿:我自己觉得《舌尖2》比《舌尖1》好看,《舌尖2》是把故事和解馋放在一起了。因为制作周期太短,《舌尖1》在表现中国人和食物的关系上并没有达到淋漓尽致,当时很多想表达的东西都没能放到片子里。《舌尖2》实际上是把《舌尖1》的缺失弥补掉。另外《舌尖2》还会有很多关于美食的小知识,比如说:为什么干的香菇比鲜的更好吃?我们会在片中给大家解释。
记者:《舌尖2》的播出日期为什么一再往后拖?现在改成周播,对收视有担忧吗?
陈晓卿:对一个节目来说,不可能要求每一集的整体质量都这么高,而且我们在开始拍摄的时候,没有做周播的设计,如果要做的话,应该不是这样做,肯定要有一个终极悬念。台里确定改周播之后,我们在结构上尽可能地调整,做后期的各种准备。我自己没有这么强的信心,因为周播一定要有非常强大的自信才能出来。国外的剧都是周播,我们谁要敢周播剧早死八遍了。但我们要做这种尝试,我也理解台领导的这种心情。我们可以对抗综艺节目,我们也开玩笑说自己是“舌尖上的小白鼠”。
记者:文化是需要时间积淀的,美食也是这样吗?
陈晓卿:一定是的,我希望通过空间上的相逢,带出食材的相逢,再往后就是历史线索上的相逢。举个例子,你今天在开封吃的小笼包已经不是正统的小笼包,但在杭州还可以找到,他们的包子馅还是很接近宋朝的那个配方,而现在杭州的西湖醋鱼和开封的鲤鱼烩面也是相通的。我想说的是,美食是相通的,人的命运也相通。
婉拒推荐
美食是很私人的东西
记者:制作《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晓卿:是饮食差异!美食是一个特别私人的东西,你觉得解馋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南北地区不同的差异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比较大,另外我们在片子里最不愿意说的就是历史,如果表现得不好就会像掉书袋。比如说乾隆下江南,我们甚至统计过,如果用他下江南的食物传说故事来计算,他每天都在吃那些传说中吃都吃不完的菜,他肯定会问:“时间去哪儿了?”
记者:片子拍完之后您给什么人看了吗?
陈晓卿:今年清明,我用电脑在安徽放给当地居民看,结果有的老人看着看着睡着了,也有开始聊天的,但另一场合—我给一些朋友们放片的时候,饭馆的服务员就忘了上菜了,就完全忘了。我就知道一部分老年人可能不是我们的目标,但年轻人应该没问题。
记者:有人给您推荐菜目吗?
陈晓卿:有,我的微博私信每天能接到二三十个信息,最多的时候一天100多个,都是来说自己家乡的美食。什么“我想你们来拍一下我们的山药粉,特别好吃……”还有一些亲戚朋友找过来想让我拍,我也都婉拒了。要是开了这个口子,那找来的人更多了。
记者:《舌尖2》里面会有哪些有意思的菜?您可不可以提前给我们透露一下?
陈晓卿:我就说一个吧,不能剧透太多。比如“烧南北”,这是几十年前北方非常出色的一道菜,其实就是蘑菇烩玉兰片,用北方的口蘑和江南的竹笋在一起炒。这道菜给你的不仅仅是美味,是中国人在美食方面的审美,能带给你无穷的空间联想。尤其是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两种食材能够走到一起,显得多么珍贵。
记者:还有一件事我特别感兴趣,就是关于我们天津的美食。
陈晓卿:天津美食我们拍了煎饼馃子,你想看?那得等,最后一集才出来呢,6月份就能看见啦。
记者手记
有人说,看《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场口水与胃交替混战的过程,能够在节目播出期间扼制住欲望不开冰箱找食的都是“真汉子”。《舌尖2》即将开播又一次吊足了全国观众的胃口,幸运的是,记者在《舌尖2》开播前“抢鲜”品尝了两集,相比《舌尖1》,《舌尖2》的菜品更加丰富美味,最重要的是,一道接着一道,节奏之快,让你连去喝口水的时间恐怕都没有……另外最需要向读者告知的是,《舌尖2》除了能过过嘴瘾之余,片中呈现的人物故事也足以撼动观众的神经线。一条鱼、一粒米、一滴糖,每一道简单的菜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就像陈晓卿所说:“如果说美食是窗户的话,《舌尖2》就通过这扇窗户为我们呈现了更多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故事。”新报记者 张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