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到2014年3月26日,利用网络散布贩毒信息,并向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湖南省等十七个省市的吸贩毒人员共计贩卖**3000余克的吸贩毒案,已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是吉林省磐石公安局通过深度潜伏,挖出线索并破获案件,其中艰辛异常,历时一年多,根据破案民警讲述,一幕幕情节跌宕起伏,丝毫不逊于电视剧情——
民警小于聊天“钓鱼”
在2013年年初,小于(磐石局“2013·10·21”特大贩毒案专案组民警)就开始了它特有的一项工作——“网聊”。小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也是一有时间就趴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或者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前,不停地上网。知情人明白,他可不是在闲聊,他有很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网聊在相关网友里寻找利用网络进行贩卖**的案件线索。逢年过节,更是一些卖家大方出手的最佳时节。小于从这时起就开始了自己的特殊工作。
与每位有着这些特殊嗜好的“兄弟姐妹们”聊到彼此相信的程度是需要极大地耐心的。
正月初三晚间十一点多了,略微有些倦意的小于,刚要关掉电脑准备休息,发现这些同类群中一个网名叫“木马”的开始有了动静:是否有人想要“爽一爽”,可以单独加我聊一聊,保管让你迅速进入“仙界”……
“大鱼”咬钩贩毒案现
民警小于毫不迟疑地将其加入好友。然而,匪夷所思,这个刚刚加入的“木马”,真的就像木马病毒一样,忽然就变黑了,而且一连三个多月的时间,不见其QQ再亮起。
每天在线的民警小于,没有失去耐心,一直在和相关群落的“网友”进行联络。
而另一面的所谓“木马”,其实也没有真的消失,而是登录了另一个QQ与包括民警小于在内的网友进行试探甚至交易。在通过了种种试探后,临近2013年端午节的时候,消失了近百天的“木马”的QQ号,终于重新在线了。
木马:“小于,要些货,尝尝鲜吗?”
小于:“发个样再说吧,谁知道你的是真是假,成色如何。”
渐渐地,“木马”与“小于”在网上热聊了起来。而这时间可是又慢慢地经过了三个多月。当第一批样货发到专案组的手中时,自2013年8月份开始,这起特大贩毒案,正式进入了侦破近段。也是从此时起,2013年8月份,鉴于案情重大,案件的侦破和进展情况逐一汇总上报,并于10月份被定为吉林省公安厅督办的“2013·10·21”特大贩毒案专案。
惊心布控智擒首贩
随着案件的逐步深入,专案组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进一步侦查,待时机成熟,予以收网。专案组利用QQ与网名 “木马”的男子进行联系,该男子逐渐放松警惕,自称手中有大量**待售,最低10克起售,并可以当面交易。为获取犯罪证据、抓获犯罪嫌疑人。经研究请示,决定采取在化妆情况全面布控下进行这笔“大交易”。
2013年10月23日,由还是由专案组人员“小于”等人化装成买家,并与网名 “木马”的男子定下次日在磐石市某乡镇进行交易。24日早六时许,专案组成员即进入某乡镇开展布控。为了不打草惊蛇,每位参战民警都着便装,并迅速集结到一处僻静处,前线指挥部一项项地按照事先制定的预案再次强调了细节事项,并着重叮嘱着卧底民警小于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安排完细节后,参战民警迅速散开,或步行,或驾车,按照事先预案行动着。
“木马”没有按照约定的上午八点出现。时间分分秒秒在流逝,大家的心情开始逐渐紧张。
直到上午十时许,当疑似“木马”驾驶的车辆出现时,只是在民警小于的车前迅速地冲了过去,并没有停车。包括小于在内的参战民警们没有采取行动,而是静观其变。大家心中清楚,外围的警力早已将这一区域团团包围。
不知内情的“木马”驾驶的车辆,在冲过小于的车辆后,绕主街大半圈折了回来。在与“小于”的交谈中,“木马”提出,要“小于”将车开到这个乡镇的城郊结合部,同时要求“小于”进入“木马”的车内进行交易。侦查员们的心个个都提到了嗓子眼,大家都知道,这毒贩子是啥事都干得出来的。再说,一旦在城郊结合部交易,那已超出了事先部署的警力范围。然而,民警“小于”毫不犹疑地答应了“木马”。
进入“木马”车内的民警“小于”,从随身携带的背包中,掏出数沓现金展示了一下,要求验货,当“木马”拿出货物,并从中用专用工具抠出一小粒,递给民警“小于”让其验货时,十几秒之内,数量警车、数十名民警似神兵天降,将车辆紧紧包围。见此情景,“木马”还要做最后挣扎,他刚要启动车辆欲带着卧底民警“小于”逃窜,民警们已经迅速打开车门将其控制在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