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钱钟书,您一定熟悉《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等著作,也许有的听众朋友还读过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的著作《我们仨》,这本书里回忆了钱钟书一家三口快乐而艰难的日子。
而熟悉钱钟书先生的朋友,不知您有没有去参观过位于他的故乡无锡的钱钟书故居。2002年,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钱钟书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不过,直到今天,老房子里还住着钱氏的后人,也就是钱钟书的堂侄女一家。所以,其实目前钱钟书故居只开放了一半,那为什么不全部开放呢?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是钱钟书的祖父和叔父分别在1923年和1926年所建,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典型的明清风格兼有西式建筑特点。目前,30号免费对外开放,32号钱钟书的堂侄女钱静汝一家居住。钱静汝解释,虽然钱钟书曾在上海、北京等地生活,但目前故居只有无锡一处。
钱静汝:小学就是在无锡上的,后来中学就出去住,每年暑假回来。
记者:结婚以后还会?
钱静汝:跟杨绛回来过一次,就住在现在我住的那间房子里。
历经90年,故居面积早已不足1600平米,1984年,钱静汝从河南调回无锡,住进了老房子,此时,钱家人早已分散各地。现在去钱钟书故居,对外开放的30号正在进行小规模维修,钱静汝说,她住的32号,也就是故居的后两进房子,去年年底,无锡市政府也刚刚维修过。
钱静汝:屋顶全部给我重新修了一遍,而且里面有防水层的,至少现在房子不漏了,以前一到下雨天,晚上我都不敢睡觉,后面你也不知道哪儿会塌,一共是五间房子,不漏的就一间,真的很苦的,晚上很害怕的。墙有的地方有点危险的地方,都给我拆了拆,修了修,补了补,叫做危房加固,阿炳你知道吧,阿炳戴着帽子,穿了一件破褂子,穿一双破鞋,我现在的房子就是这个样,屋顶就是帽子给我戴好了,底下的墙是白一块黑一块,地板也还是原来的。
指着最后一进房子里黑一块白一块的墙壁,钱静汝忍不住要提这次维修前她的不容易。1997年前后,故居隔壁的无锡市中医院扩建,医院拿出正规手续要拆老房子,还把故居的产权人告上了法庭。
钱静汝:告我们的时候,法院起诉书上说我们不服从政府的安排,影响中医院的扩建。
名人故居拆还是留,当年也是各有说法,争议不断,最终还是保留了故居,却也因为拆迁,房子破落不堪,这些年,多是钱静汝自己掏钱在修修补补。
钱静汝:把你的围墙推倒,屋顶扒掉了,把你地板敲掉,那两年的日子,有好多照片,就是完全是在一片废墟里面,小偷什么都砸了门进来。我们家里边的意思是,靠钱家的经济力量是保不了这个房子的,就说把我安置好,把大家安置好以后,搬出去交给政府一起开发。
75岁的钱静汝接受采访时反复在说,家里没人经商,老房子木质结构,又历经多年,她和亲人们愿意把房子交给国家维护。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馆员杨建民一直负责处理故居事宜,他说,市里也认可钱钟书故居包括钱静汝居住的32号。
杨建民:32号,我们现在认为始终是钱钟书故居的有效的组成部分,和钱钟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的文章、回忆录里也提到他在梅花书屋思考、读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块儿应该是保护上,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文物保护的两线划定,到建筑都是保护得基本上没有问题。
到这里可能听众朋友们就不理解了,既然双方都认可,钱钟书故居不仅仅包括目前开放的前两进房子,还包括钱钟书的堂侄女钱静汝正在居住的32号,而且钱家也愿意由政府出面负责房屋的维护,为什么却迟迟没有实现呢?
钱静汝说,目前,钱钟书故居对外开放的部分,产权已属于无锡市政府,她居住的后两进房子500多平,有7个产权人,都是她的叔叔们,也就是钱钟书的堂兄弟。作为产权人的代表,钱静汝和无锡市也谈过多次,她说,曾提出过以房屋置换、货币补偿等方式,腾出老房子交给国家。不过,种种方案,一直没谈妥,比如,置换的房子偏远,比如,货币补偿的钱没及时到位。以2006年的一次方案为例,无锡市当时说给300多万。
钱静汝:当时安置就是328万,500多平方米,我也同意了,我是那么想的,给我的7个老人我必须要保证给他们,他们拿大头,我的小孩,自己再添点钱,大家再凑合凑合。市政府没有钱,所以这个钱到不了位。
在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馆员杨建民看来,多年来方案没谈拢,是因为钱家人意见没统一。
杨建民:比如说要解决他的居住问题,就是实物,几套房子,房子都找了,有方案是货币,这都形成了方案,包括里面他们主要的人也同意了,其他方面没有统一,就没办下来。
何时收回32号,钱钟书故居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一个问题。杨建民认为:
杨建民:关键是缺少钱钟书有关的他的陈列、文物,陈列内容,这个书我们很缺乏,有关的他的手稿、书籍、他的生活用具,工作用具等等,作为名人故居,不单单是建筑,还要文化内涵,这个面临很大的困难。(记者 刘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