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何大勇、彭众阳 民营银行的发展,源于各路参与者抢占互联网金融阵地制高点的诉求 “现阶段不应把民营银行跟传统银行比较,应把它们作为业务模式创新的代表来看” 谈起中国的民营银行,2014年可以说是源起之年。以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为代表的5家银行获批并开业后,2015年银监会表态,民营银行申设不再设限,成熟一家审批一家,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民营银行已步入常态化发展。 2016年10月12日,发改委发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要求,依法依规加快民营银行审批,自此民营银行筹建开始加速度。 继四川希望银行之后,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等相继获批筹建,截至目前,民营银行合计达到17家,多数定位为互联网银行。特别地,2017年1月5日百度与中信银行合资的“百信银行”也获批设立,历时一年,成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破题之作。 民营银行再现小高潮 近日,民营银行再现小高潮。根据银监会数据统计,至少有5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进军民营银行。包括刘强东在京东集团2017年开年大会上明确表示京东会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个银行。与此同时,许家印也在恒大2017年工作会议上表示金融集团要实现参股、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全牌照。而据报道,乐视金融CEO王永利也早在2016年10月赴山西探讨民营银行业务。 民营银行的发展(特别是定位为互联网银行的民营银行),源于各路参与者抢占互联网金融阵地制高点的诉求,民营银行牌照似乎成了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必争之地。以主打互联网牌的百度、阿里和腾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甚至以永辉、苏宁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设立民营银行有助于它们提升客户体验、实现生态系统升级或是跨界竞争。 总体来看,民营银行主要体现出三大亮点:第一是股东结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可以参与到银行这种传统禁区或者高监管的行业当中;第二是在经营手段上要借助股东背景来做,比如利用股东对于上下游的信息优势深耕于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第三是高度的触网 化。 而根据互联网基因和产业基因的强弱,民营银行的业务范围和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主要是依托于大数据,甚至是淘宝和农村客户,看中流量和场景;微众银行自我定位于“连接者”,更形象的说法是连接“微众”和“银行”,主要客户基础是依托于微信群的个人客户,申请办理贷款的前提条件是进入其内部筛选出来的白名单;温州民商银行的定位是做精致的服务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立足点是服务温州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天津金城银行主要以机构业务为主,以“公存公贷”为探索特色,做资产驱动、主动负债型的轻资本银行;而开在上海自贸区的华瑞银行定位是“朋友圈的银行”,战略方向是“三个服务”(服务民营经济与小微大众、服务科技创新和服务自贸区改革),但其零售业务的销售渠道主要也依托于互联网。 而对于百信银行,中信银行和百度70%:30%的股份占比确保了高“排他性”基础上的强强合作,双方在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将会更加开放:中信银行将充分发挥网点、风控、产品研发、客户经营能力等优势,而百度将发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大流量等优势,可以算是民营银行的一个突破性尝试。 经营成绩单 虽然民营银行的定位有所差异,但各有优势。互联网基因强的民营银行可能对客户销售有一个更好的全景图,对客户所有数字化的生活轨迹掌握得比较透彻,而数字化手段又使其在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上占据优势。而在对客户实际消费方面的信息积累以及对客户真正的消费心理和交叉购买行为的分析上,产业基因强的民营银行则了解得更为透彻。 比如,客户可能会交叉购买产品,也可能会有由线下售后服务派生的消费金融需求。如今,民营银行之间正呈现出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在做菜鸟物流,腾讯在不断地并购娱乐性的公司,而苏宁易购也在向线上转型。 需要提及的是,民营银行毕竟是作为传统银行的有利补充,中国不缺少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缺少的是金融创新,包括理念、技术和业务模式,民营银行的出现是对传统金融体制形成鲶鱼效应,催化它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而未来,民营银行的客户群体还会下沉,即便是企业客户也是以小微企业为主。 民营银行已经交出了经营成绩单。根据银监会披露数据,截至2016年末,8家开业的民营银行总资产为1800亿元,贷款余额约800亿元。其中公开资料显示,温州民商银行截至2015年末实现净利润1018万元,不良贷款为零;网商银行截至2015年末,年度累计亏损0.6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18%。 而天津金城银行则成为首家披露2016年数据的民营银行,截至2016年底,该行资产规模达到220亿元,运营资产总额256亿元,净利润1.2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资产占比近70%。 很难说民营银行这样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除了尚未经历完整的放贷周期外,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期许标准不同,结果会不同,关键要看是把民营银行当成一个新生事物看待,还是从创利能力来评判。我们认为,现阶段不应把民营银行去跟传统银行比较,更应该把它们作为业务模式创新的代表来看。 首先,要看一家民营银行是否真正把业务模式建立起来。第二,要看它是否真正适应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包括是否满足了消费者体验是否更好、更便利等碎片化需求。第三,要看它是否通过先行先试为业界提供了业务新方向,是否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引导行业向更良性的环境发展。第四,与国有五大银行数百亿上千亿的净利润相比,民营银行的财务报表可称得上微不足道,然而并不能单从财务数据考核民营银行的运营情况,因为民营银行更多是被股东纳入到更大格局的生态系统角度来看,银行自身的利润是一个考量,而其战略意义和给股东未来带来的经济贡献更为重要,包括对股东流量、客户黏性、客户交叉销售产品识别、业务板块重塑以及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等影响可能是巨大的。不能就金融论金 融。 不可回避的难题 随着民营银行版图的扩张,多重挑战也成为民营银行难以回避的难题。 01 第一,在美国新总统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以及英国脱欧后面临较大挑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再叠加去产能的目标,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不会特别乐观。 02 第二,金融业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虽然银监会网站1月25日晚间发布的《2016年银行业运行情况快报》显示, 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不良贷款率基本保持稳定,但在利率逐渐市场化和利润增速下降的背景下,银行业仍然首当其冲,银行业整体的表现对民营银行的发展也会构成挑 战。 03 第三,民营银行的商业模式无非是基于对客户群体的精准定位以及金融产品的供给上,然而当前的业务模式同质化是民营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民营银行仍受“一行一店”限制,而百信银行尽管是具备存、贷、汇、理财、发债等全牌照功能,但仍是“有限牌照”,主要体现在不能设立线下网点。产品和服务上的束缚导致了民营银行要解决包括远程开户受限、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以及贷款业务必须要面签在内的诸多问题。长远看,随着监管逐渐放开,民营银行提供的产品品类肯定会更加丰富,也会从最初在特定领域的精专走向全能性银 行。 04 第四,大量引进各类金融人才对民营银行来说已迫在眉睫,而人才的特点是呈现“T”型的(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新型人才类型,“—”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这些人才既要懂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也要是金融专才。然而互联网文化是迭代式、试错式且较为随性,而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格是保守且严谨,互联网跟金融叠加的要求是一个较大挑战。更为重要的是,除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会遭遇障碍,目前业界也不乏例子,有些高端金融人才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互联网金融后并没有待很长的时间。 05 第五,民营银行还将面临民营资本或者是股东背景是否会产生信用风险的挑战,比如公司治理是否健全、是否会损害小股东利益、是否会成为企业自己的提款机等。另一方面,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时,KYC(Know-Your-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户)是否真正到位,风险评估体系是否可以确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防止客户欺诈,也是民营银行亟需解决的难题。 06 第六,随着民营银行的设立门槛变高,部分公司筹建民营银行也面临着变数,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破产概率会加大。事实上,允许银行破产是走向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不妨参考中国台湾经验: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影响,中国台湾于20世纪90年代初放开了民营银行的准入,然而由于台湾民营银行准入法规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在开放初期直接导致了民营银行核准家数过多、企业财团操控银行董事会以及退出机制缺失等问题,引发了银行业过度竞争、银行经营状况恶化等一系列危机。为解决金融机构困境,台湾自2001年起推动了数次金融改革,鼓励银行机构合并、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设立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一系列措施。也就是说,民营银行的风险最终通过商业银行并购潮来消化。 虽然中国大陆的民营银行是采用试点方式的渐进推进,但具体到会不会倒闭的问题仍需要考量几个因素:首先要看它的基本面,经营状况是否可持续,有的时候即便有亏损,但如果获得了股东或者政府的支持,仍然可以经营下去。虽然亏损不是经营不下去和倒闭的一个必然条件,但我们认为民营银行仍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前景,是否可以给别人持续投入资源的信心。 另外也要看环境,金融机构的破产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大众在心理上会比较难以接受,这也是很多国家会考量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民营银行的未来也是要看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成熟度,而有进有出,遵循市场规律肯定是长远趋势。 编辑:马珊珊、管文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