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明显表征之一即是经济增速换档。中国多位财经高官21日在北京释放信号,中国下一步改革重在完善市场和竞争机制,建设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统一全国市场。 2014-2015中国经济年会当日在北京召开,该会聚焦“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创新”。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现在恰恰是因为青黄不接,传统点在减速,新点还没有形成,所以速度下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 应对新常态,中国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目标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 “从总体布局看,还是存在政府体太胖、手太长、闲不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称,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还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据介绍,按照中央关于从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336条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项。“这些改革内在的逻辑是什么?”彭森强调,工作的着力点要从2014年政府支撑改革的“开场戏”,转到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来,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 “明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透露,2015年国家发改委将着力深化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优先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效用明显的改革措施,首要的即是加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 朱之鑫称,发改委将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前置审批,逐步向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迈进,建立纵横联动的协管机制,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管。 与此同时,发改委将大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实施以并联审批和网上核准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项目核准模式;加快价格改革,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最大力度改革定价机制的规则,最大程度实现公开透明;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财政金融体制,完善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今后要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统一全国市场,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杨伟民坦言,过去在不正当的政绩观、唯GDP的指挥棒下,地方政府竞争主要是比政策、比优惠,导致了国家政策的碎片化和市场的分割化,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带来全社会成本高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