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浆糊人
发表于 2014-12-10 20:44
|阅读模式
查看: 1042
本帖最后由 浆糊人 于 2014-12-10 20:50 编辑
当我们触摸那些抗战亲历者的记忆。上至领袖将军,下至士兵百姓,对此的记忆却是如此辛酸
今年是2014年。到2015年的8月15日,伟大的抗日战争将迎来70周年的胜利纪念日。
70年过去,当年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如今也已经成为拄杖而行的垂垂老者;当年战场上百战幸存的战士,如今早已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了。
对于这场大半个世纪前的战争,也已经需要我们从亲历者个人和整个民族的记忆中去读取了。
但,人类的记忆是未必可靠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为了维护自我意识和心里平衡,人类的记忆会主动地对以记忆进行修改、扭曲。对破坏心理平衡、造成自我否定的部分进行遗忘、改造、合理化的处理而对增加自豪感、自信心的荣誉、成功,则加强记忆,甚至夸饰、虚构。更重要的,这一切,往往是生物本能的无意识行为:经历者自己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已经走样,不再真实。
个人如此,族群如此,大到国民群体,也是如此。
偏偏,发生在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一方面是全民抗战的伟大,另一面却是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的屈辱与苦难。也正因为其屈辱与苦难的一面,有太多让这个民族的每一员不愿提起和想起的东西。
70年后,国民记忆中的抗日战争变成了什么样?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民众的心理逐渐发生着改变,更愿意回忆起那些曾经光荣的、强大的、意气风发的内容,这也符合崛起中国的向上气氛。
于是,记忆也在逐渐向这方向扭曲。
抗日神剧的出现是这种扭曲的典型体现。在这些收视率颇高,反映“抗日战争”的影视剧里,要么神功盖世的“中国人民”玩弄日军如虐杀蚂蚁。一个中国人轻松灭掉成片的日军。要么日军愚蠢猥琐,无能弱智,被普通中国百姓愚弄于鼓掌之间。
如果说抗日神剧是一种极端典型的话,那么越来越多对抗日战争“温情脉脉”的描述是另一种体现方式。在这些描述中,中国军队无论属于哪方势力,都是英勇善战的;各地军阀都是深明大义尽忠报国的;作战战果都是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老兵”的回忆总是英勇无畏的……看完之后让人感到:这居然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了八年,而不是中国远征日本了八年,真是世间的奇闻。
当我们触摸那些抗战亲历者的记忆。上至领袖将军,下至士兵百姓,对此的记忆却是如此辛酸:真正的抗战,中国很弱小,日本很强大,为了抵抗他们的侵略,中国军民付出了高出对手数倍的惨痛代价。期间有各种失败,有汉奸叛徒,有勾心斗角……只能各种的屈辱,不堪和惨痛。
但是也唯有这种不堪回首的真实,才是抗日战争伟大与光荣的注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饱受侵略摧残的中国,离近代先进国家尚有巨大差距的中国,在外国人看来一盘散沙缺少民族精神的中国,誓死抵抗了一个排名世界前列的近代先进国家日本的全面侵略长达8年,决不投降。而与此同时,号称世界陆军第一的法国,在被侵略后仅仅几个月就束手就缚……
抗战胜利70年的今天,我们再次提起这种屈辱、苦难的真实,去澄清各种不实的扭曲的“记忆”,正是因为,这种苦难而非虚假的“荣光”,才是中国浴火重生的契机,也是后来中国强势崛起的真实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