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atman 发表于 2017-4-23 08:20

共享单车火后黑摩的出行次数减半 黑车司机欲改行

http://n.sinaimg.cn/tech/transform/20170422/ZHGZ-fyepsch2489808.jpg共享单车
  从共享单车颠覆“黑摩的”说起:市场才是清理黑车的有效手段  陶舜  共享经济活跃了,黑车生意少了。“黑车”即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不是因为“市长”们的霹雳手段,而是要感谢“市场”的优胜劣汰。  近日有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共享单车最先颠覆了“黑摩的”行业。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让市民使用小汽车出行的次数减少了55%,黑摩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以北京某地铁站为例,之前周边有200多辆黑摩的,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数量减少到五六十辆,司机业务单数锐减,70%的黑摩的司机被迫转业。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有黑车司机叫苦不迭,受共享单车影响,收入减半,准备另谋出路。也有黑车司机为了“报复”故意毁坏共享单车。  这样的结果始料未及,却在情理之中。路面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抢”走了黑车的生意,不仅是公众具体的生活体验,也被吸纳为执法智慧,一些机智的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巧妙地利用竞争态势,积极引入共享单车——作为黑车的天敌,升级了打击黑车的战略战术,效果显著。  采取生态治理的视角,疏堵结合,是治理黑车乱象的上佳之策。南京地铁交通设施保护办公室对媒体表示,他们与6家共享单车企业签订承诺书,加大了地铁站出入口的单车投放量,“赶走”黑车,为乘客创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当某个物种泛滥到危害大局的时候,强力打击固然能收一时之效,毕竟成本高昂,往往治标不治本,不如引入“天敌”。十几年前,广州曾发动万人查堵黑摩的,声势浩大,霹雳手段,可风头一过,黑车问题又悄然回潮。  黑车或许无法从微观上赶尽杀绝,但从宏观上扼制、从经济生态上淘汰,达到优质的生态平衡是完全可以的。共享经济的诞生,既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量,客观上物美价廉的服务也形成了对黑车经济的围剿。这是一个多赢格局:新经济发展起来了,供给侧优化了,需求侧满意了,黑车生意质次价高、宰客现象普遍,一旦拉不到活儿,司机改行去找合法工作,也就不必胆战心惊跑黑车了。  共享经济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它的规范发展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政府的支持。一部好经不能念歪。确实有一些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停放不当,堵塞出入口、占用盲道等。这有赖于地方上的有关部门与共享单车的企业方开展联合治理工作,也需要热心公益的志愿团体积极介入,改善风气。还要看到,目前共享单车的乱停放与事故率问题与路权分配有关,多数城市道路给汽车留够了车道,并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汽车的增加,人行道也被蚕食不少。因此,在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中,一定需要配备自行车道,提倡绿色环保出行。有的地方城管部门把城市里数千辆共享单车拖走了事,把共享单车当黑车处理,管理思维简单粗陋化,受伤的是全社会。  也不排除有的地方政府在查处黑车的过程中存在私心,将之视为创收的捷径。过去几年,网约车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鼎盛,从边缘到合规,不少地方政府在抓黑车的过程中,也误伤了网约车司机,相关钓鱼式执法亦曾见诸报端。凡此种种,不可谓不用力,却是跑偏了的黑车治理思维。  共享经济的范畴远远不止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现在中国已经有了共享汽车。从共享经济角度看交通拥堵,还能得到新思路:当前私家车空座率较高,能否把上下班道路上的空座以成本价分享出来,既方便别人又缓解拥堵?谷歌已在美国探索这项业务。总的来说,政府部门应该摒弃包办一切的传统思维,与其不遗余力地打击黑车,不如站在生态高度转换思路,拿出抓黑车的干劲来维护良好的市场和法治环境,让企业和用户站在舞台的中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优质的生产力把落后的生产力自然淘汰。相信吧,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人们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享单车火后黑摩的出行次数减半 黑车司机欲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