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atman 发表于 2017-2-28 11:54

丽江已经沦陷了,大理还会远吗?

                        1996年,丽江遭遇地震,当时,全国向丽江捐款,用于重建丽江。之前,丽江不是旅游名城,重建之后的丽江,逐渐成为旅游名城。如果你曾在2000年前后到过丽江,不知你认不认得它的模样。

郑渊洁第一次到丽江游玩时,因未随带古城维护费缴费凭证,被限制行进。之前,丽江刚开始收古城维护费时,因游客人数骤减,古城内商家抗议,全部罢工。有网友评论道:关得好!古城内的商家,大多贩美其名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质流水线生产的劣质商品,不开也罢。还有人说,古城内人变得少了更好,似乎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一个地方成为旅游胜地,不是一件喜事。应了一句话,“一旦某个地方得到了天堂的美誉,它就会变成地狱。”
旅游胜地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景点更拥挤、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旅游胜地意味着更多的商机,随之而来的,就是乱象。
春节期间,游客董小姐在丽江旅游,被黑社会团伙暴打,容貌尽毁,财物被劫,报警得不到依法处理。在事件在网上发酵以前,当地警方不对当事人透露案情、不予做伤情鉴定、回避报案人的询问、甚至挂掉报案人电话、还要求删除微博。
众多网友可怜董小姐,可是在丽江旅游而受害的人,又何止她一个。
客栈在景区前拉客,无所不用其极,骗人也是常态。旅游团恶性竞争,你以为捡了个便宜,低价甚至零团费出团,上车后导游恶言相告:购物少就没饭吃。大家都说丽江是个艳遇之城,其实穿得风骚的女子,更有可能是酒托。
最终,所有的旅行胜地都千篇一律。商店街卖的都是淘宝货;每一个“古城”都有人摆摊租服装照相;景区物价地价越来越贵,原住民被迫搬至别处;那些别具风味的老房子消失了;每一个旅游城市都有相当数量的“托”。
许多人来古城“旅游”,更多人在古城“赚钱”。当一个地方成为旅游胜地,它可能就毁了。
同在云南的大理,是许多人的梦中之地。大理意味着“逃离北上广”,许多人为了宁静的生活,举家迁进大理,成了“大理新移民”。
导演张扬用纪录短片记录下一群生活在大理的人的故事。1996年,张扬第一次来到这片“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迷人土地,而更让他着迷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群。
人民路上卖书的老诗人北海,满嘴胡渣,白发苍苍,还抽着旱烟,摊子上卖的都是自己写的诗集;设计师的赵八旬把造房子当成是一种修行;摄影师赵渝将废弃的床单厂改造成了新大理人的文艺据点……
在一个地方,汇聚着这么多故事和有故事的人,在中国、甚至亚洲,都甚为罕见。然而,这并未能阻止大理步上丽江的后尘。
旅行社以低价揽客、诱导游客到指定商场消费、导游从中获取高额回扣及商家销售假银器。
走在大街上,可能会“遇到”一拨人自称老乡向你卖上品好玉、民族银器,标价几千几万实质是地摊假货。
大理才村锦瑟客栈老板,未经房客同意,半夜两点用客栈管理卡进入女客人房间,进行猥亵。事后他向女客人发红包,辩解称“喝醉了”。
城市里已经被地产商插满了旗帜,苍山洱海也不能幸免。可能有一日大理的居民会发现,他们的蓝天白云里多出许多栋“高贵庄园”。
大理明明可以靠才貌吃饭,却硬是要卖身,把自己搞得一股的风尘味,向俗世献媚。
最搞笑的是有些网民的逻辑:喜欢就来,不喜欢就滚,现在哪里不商业化?哪里不在开发建房子?哪里还有净土?别没事在这吐槽瞎逼逼。
有这样护短的人,谁还来改造?游客允许商家赚他们的钱,商家就不能让游客有点追求和要求?
别说外国也一样有骗局、一样有套路。外国也有,中国有就没关系?假景点、酒托、客栈托、黑车、黑饭馆,层出不穷的种种骗人手法,中国人坑中国人坑得心安理得。三亚、香格里拉、丽江、西安…….一个个难以逃脱,那么好的旅游资源,都被作践了。
去这样的旅游胜地,还不如呆在家里。陶渊明有句诗说得好,“守拙归园田”。如果田园尚还存在,必须得有守拙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丽江已经沦陷了,大理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