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了网约车 打车就容易了?
韩哲 春节之前,打车难、打车贵再度刷屏,这一次大家的矛头指向网约车。影响力颇大的城市中产在朋友圈吐槽,通过滴滴等平台打车已经变得非常困难,除非加价,而且是很大幅度的加价。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和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都将使我们的判断发生偏见和偏差。近期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无疑属于前者,人民群众将怒火撒向网约车平台,认为滴滴垄断市场后愈发傲慢,认为司机变得利欲熏心,天下乌鸦一般黑。 网约车公司有它们自己的问题,它们肯定不是无辜的小白兔。比如专业人士指出,“加价”选项的界面设计,让司机相对于乘客,轻易获得了博弈的优势。司机如果滥用这种优势,就会使得规则对乘客不利。还有,网约车公司在经年累月烧钱之后以及政策收紧背景之下的盈利压力,也会出现一些短视行为。 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或者说,只是问题的一部分现象。网约车的出现,只会增加出行市场的供给,而不是相反。网约车因自身不够完美而引发抱怨,并非恶化了出行市场的供需形势,所以这与之前的打车难、打车贵不是同一个问题,而是两个问题。 因为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城市出行市场长期供需失衡,出租车独大,拒载和加价问题由来已久,并难以解决,遂成痼疾。网约车的横空出世,冲击并改写了出行市场的格局,挟资本逼宫几近板结的既得利益,成为城市中产的心头好。如今两者既生嫌隙,固然是因为补贴的减少,也与市场形势的变化相关。 市场问题归根到底是供求问题,无论是看病难、看病贵,还是打车难、打车贵,都是供给不足。供给不足背后是管制过度。但着眼于供给的改革,往往又与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联系在一起,后者动力不足。出行市场本来就不是几个网约车公司能够盘活的,更何况地方上也不持鼓励态度。另一方面,目前占出行市场大头的出租车市场的改革如果一直迟滞,不能增加出行的车辆,甚至刻意保持一种吃紧的状态,那么出行市场的打车难、打车贵则很难解决。 1月23日,滴滴出行官微发布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春运期间出租车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问题。尽管取消加价并不能缓解供需,但民意如此,也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否则就真成了孤家寡人。至于人们对于高峰期和特殊期“加价”的接受程度,对于“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知行合一,需要时间慢慢沉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出行尚未成功,网约车仍需努力。我们不要将打车难、打车贵的板子全打在网约车身上。毕竟,没有网约车,打车就容易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