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看到抢红包成新年俗背后的进步
说抢红包已成为新年俗,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据2月9日《北京晨报》报道,刚刚过去的除夕,新春红包再度火爆:到点了要支付宝“咻一咻”福卡,微信群里抢红包最好也一个不漏,得空还要去QQ红包“刷一刷”……根据各家公布的数据,除夕当晚支付宝“咻一咻”互动共计3245亿次,微信红包除夕全天收发量达80.8亿个。一年一度的抢红包巅峰对决搅动春晚之夜。 简单的数据最有说服力。支付宝数据显示,在春晚期间“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到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总次数的29.5倍,高峰时段更是达到每分钟互动次数210亿次。以微信红包为例,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创新玩法诞生,除夕红包互动次数0.16亿个;2015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数量达到10.1亿个;2016年除夕互动总次数跃升到80.8亿次,微信红包收发数三年增长505倍。所以有专家认为,“手机红包”仅用三年左右时间,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现象级产品。 有人调侃:“过去除夕四大年俗:贴春联、贴门神、守岁、领压岁钱;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抢红包!抢红包!抢红包!抢红包!”所以有人担心,“红包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春节生活。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担忧应是多余。一方面,贴春联、贴门神、守岁等,旧年俗仍在,只要坚持,并不会变;而“抢红包”替代传统意义上“压岁钱”成为新年俗,不过是民族传统随时代发展而变的最新演进,迎合的是当下公众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的整体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是商家活动,但“手机红包”产生上亿的规模效益,带动的是产业链上下滚雪球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者,尽管现如今是“全民抢红包”,但对任何人而言,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抢红包在除夕和春节期间成为一种“全民狂欢”,更多还是全民参与的公共娱乐;甚至可以说,抢红包使传统的春节伴随技术发展和互联网进步,成为全球华人跨越地域和时差界限的真正意义上“世界节日”。还以支付宝推出的“五福临门”集齐全套分红包玩法为例,尽管“敬业福”一福难求,数据显示,最终仅79万多人获得红包资格,让占据99%以上数以千万热情参与的用户感到了失望。但对这些用户而言,失望归失望,他们终会明白,在互联网的“平等”“公平”规则面前,“抢红包”归根到底还是乐呵本身。 而说到年俗的渐变,在关注抢红包之外,不得不说的是春节放鞭炮的年俗。据2月9日《四川日报》报道,2016年除夕夜前后,国内很多城市空气质量“坐上过山车”。据环保部的空气质量数据统计发现,除夕夜(7日20时至8日6时)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出现过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其中66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作为对比,在笔者生活的郑州,因为今年春节禁止燃放鞭炮,从除夕前一夜(2月6日)到除夕(2月7日)再到春节(2月8日),郑州市已迎来数个“良好”的蓝天。所以,尽管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想必很多人的希望还是,如果能有更多的像抢红包一样的新年俗,替代放鞭炮这样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的旧年俗,实在应该多多益善。 李记/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