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atman 发表于 2014-9-15 16:10

库布其模式:国际治沙的“中国名片”

  一天、一月、一季……25年,一个沙漠盐场,一步一步,发展成国际领先的治沙企业;一寸、一尺、一亩……5000多平方公里荒漠,一点一点,从漫漫黄沙变成绵绵绿洲;鄂尔多斯、北京、联合国……库布其的脚步,一声一声,从沙漠深处,踏响长城内外、地球东西。  7000人的队伍,25年的时间,5000平方公里的绿洲,上千亿元的产业,这一组枯燥的数字,串起的是一张在国际上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库布其治沙模式。  25年间库布其沙漠三分之一成绿洲  黄河穿过宁夏,一路北上,在广袤的内蒙古中部,写下一个大大的“几”。这个“几”字内侧的顶部,就是漫漫的库布其沙漠。黄河似弓,沙漠如弦,这片1.8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是十几万库布其人的家园。  25年前,一个叫王文彪的年轻人,带着一支团队,开始在库布其沙漠修路种树。25年间,汗水浸透沙漠,泪水滋润苗木,心血灌溉绿洲。25年后,库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被纵横交错、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绿色分块切割。王文彪带领的那支团队,也从一个沙漠小盐场,发展成为市值近千亿元的现代企业——亿利资源集团。  库布其治沙的脚步,传遍了内蒙,传出了中国,传到了联合国的殿堂。2007年,近百名全球治沙精英汇集到库布其七星湖畔,开启了第一届库布其沙漠论坛,并将此地作为论坛的永久会址。  两年一届的论坛,动静和反响越来越大。到2013年第四届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相继加入主办方行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来电致贺。论坛成为联合国组织牵头主办的全球唯一的国际性沙漠论坛。  2013年9月24日,在纳米比亚召开的联合国“世界防治荒漠化大会”上,库布其再次成为焦点,王文彪获得联合国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  今年4月22日,第45个世界地球日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并把它作为全球首个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评估。  可持续商业治沙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和190多个缔约国代表认为,库布其荒漠化防治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创造了“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经验,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面的数据,也许能形象地反映出库布其“四轮驱动”的平衡发展模式:  通过种树、种甘草、建锁边林,亿利资源共绿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占整个库布其面积的近1/3,相当于七八个新加坡的面积。  建成了200多公里的沙漠生态绿色屏障,使京津冀地区的沙尘暴明显减少。降水量从不足70毫米发展到2013年的300多毫米,多年不见的仙鹤、狐狸等野兽开始出没。  沙区农牧民除了有偿租赁、以沙入股获得收益外,数万农牧民每年仅生态建设工程的劳务收入就可达3亿多元。统计显示,亿利资源治沙和发展沙产业使当地牧民的年均收入在近10年间增长了7倍。  和绿色蔓延相随的,是亿利资源产业链的不断加粗拉长。沙漠,在产业的魔力下“点石成金”,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产业开发的沙漠生态经济循环产业体系正形成:沙漠阳光发电,沙柳、柠条作肥料,沙漠甘草、红枣、苁蓉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  沙漠生态事业,只有在市场的魔棒下,才能跳出美丽的舞步。正如王文彪所说,可持续商业治沙模式,在西部地区取得的成功实践,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成果,也为世界防沙治沙起到很好示范。  把“治沙连锁店”开到全球  “亿利资源改善了一片生态,提高了一方民生,但最值得骄傲的,是形成并输出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库布其模式。”王文彪说,这个模式的内涵,就是“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自然、企业、社会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初,亿利资源和张家口市签署了“河北坝上生态屏障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库布其模式在京张地区萌出新芽:30000亩的绿化总面积于6月底顺利完成,一期春季造林工程如期竣工,二期雨季造林工程也马不停蹄地全面开展。京张生态走廊的建成,将使张家口地区实现生态修复、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三赢目标。  远在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响起了库布其人的脚步声。今年4月22日,亿利资源新疆生态建设团队联合当地大学生、社会环保人士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启了南疆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数百万棵甘草、沙柳、新疆杨、沙拐枣在30000亩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根发芽。  库布其的“连锁店”,也开始走向世界。在去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大会上,王文彪就明确表示,非常渴望与非洲在荒漠化防治领域交流经验,展开合作。“我希望在库布其发起的全球荒漠化治理行动能在非洲生根发芽,并希望防沙治沙能成为中非第二条‘坦赞铁路’”。

Blurr 发表于 2015-2-15 15:48

把“治沙连锁店”开到全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库布其模式:国际治沙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