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雨 发表于 2014-9-4 16:01

人民代表大会将迎60华诞 专家梳理其发展历程

http://photocdn.sohu.com/20140904/Img404044444.jpg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副主任张春生,在介绍选举制度发展历程。
  【引言】

  本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迎来60华诞。

  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回望60年,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串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首次差额选举、制定“八二”宪法、监督法出台……

  近日,部分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接受新京报的采访,从立法、监督、选举的角度,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风雨历程。

  1953年夏,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普选在全国展开,选举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次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和决定国家机构组**

  60年来,选举与换届,一直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也备受社会关注。

  首次普选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法制,发展民主,力推差额选举。从等额到差额,这一步走了20多年。

  此后,选举法和组织法经过多次修订,差额选举原则进一步规范化,代表和国家机构候选人提名方式也逐渐程序化。

  1979年,张春生开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是人大制度发展的重要见证者。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副主任张春生接受记者采访,回忆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953年

  没差额选举主因经验不足

  【背景】

  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大规模普选,当时还没有成立全国人大,普选依照的选举法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制定的。

  1954年,全国人大制定了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对代表在代表大会上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作出规范。

  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这三部法律是新中国的首批选举法律。

  新京报:新中国成立后的选举制度有哪些特点?

  张春生:当时选举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地借鉴了苏联的选举制度。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苏联借鉴得比较多。当时的选举,就民主程度来说低于现在,典型的是没有差额选举。

  新京报:1953年我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普选基层人大代表,为什么不搞差额选举?

  张春生:第一次普选的方式大体借鉴苏联,没有实现差额选举主要是我们自己经验不足。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有一个重要议程是选举国家主席。那时候的中共和民主党派协商,以主席团的名义提出来,**做国家主席候选人。选举开始,刘少奇同志主持会议,公布了**做国家主席候选人之后,还向大会征求意见,问有没有代表提出另外的国家主席候选人。有这样一个程序。

  彭真同志后来说,如果人家提出别的候选人,那也得列入候选人名单。但是当时**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威望如日中天,所以下面静默了一小会儿就热烈鼓掌,就没有别的候选人了。这意味着我们并不是绝对的等额选举。

  1979年

  差额选举给了代表选择权

  【背景】

  1979年,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大幅修改。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实行差额选举。县乡人大代表在选区里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差额为1/3到一倍;设区的市、省和全国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级代表,差额必须达到1/5到1/2。地方政府领导人员、人大常委会组**ㄔ涸撼ぁ⒓觳煸杭觳斐ひ部际敌胁疃钛【佟

浆糊人 发表于 2015-1-27 22:47

民主富强

Blurr 发表于 2015-1-27 22:56

人民当家作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代表大会将迎60华诞 专家梳理其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