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整个发展都是人自身对价值的一种认识,对理想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一种觉醒。
在西方,五世纪希腊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觉醒,追求真理、追求人的自我认知,比如苏格拉底;中国的古典发展,从孔子开始是一种觉醒,人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是这样一种认知。《论语》里有一句话,“吾欲仁,斯仁至矣”,人要成为仁人,能够关心他人,这是一种觉醒。人不能都只是为自己,人依照传统过日子,就当前自己的需要、欲望过日子,但想到怎么去关心自己,怎么去扩大自己,来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这是一种觉醒。这种觉醒是本来就有的一种认知,提升为自觉、明白的认识。所以觉醒是发自于自身,是自身的一种提升。
孔子怎么会想到“仁”,因为人性里本来就包含着仁,本来就包含着对人的爱心,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实际的行为。但要当做一个人的中心理念,当做一种自我价值、理想,作为自我的规范,作为大家可以认知、可以信崇的标准、理念、信仰,就是要明白地把它展现出来,这是一种觉醒。所以觉醒有这样一个要求,在社会当中建立一种认识,建立人格的一种成就。
当然这个觉醒可能来自于学问、来自于读书、来自于思考、来自于学习,我们必须要承认孔子好学,他十五就致以学,三十而立,他讲这话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天命了,他到了那个年龄,有一种发自于内的认识。这是在孔子的自我治学当中,成为社会的一种价值标准。
之前有没有一种文明的觉醒?在我的思考中,认识到中国文明的开始就是一种觉醒,人类从野蛮、从原始的朦胧走向一种文明、走向一种文化,这也是觉醒。而中国的觉醒在整个人类来说是最早的,早到什么程度?伏羲观天察地,能够观物观人,形成阴阳互动的宇宙观,这就是一种觉醒。
从中国伏羲氏,经过农耕时代的神农到黄帝建立中国的一个社群,到尧舜禅让之道这种政治道德,到后来革新,夏商周,一连串的文化觉醒,里面突出就是孔子的道德觉醒,就是个人一种生命价值的觉醒。
整个中国文化经过了这样个觉醒过程,前面一种造成中国的易学,后面造成中国的儒学。我们也可以讲道家之学,道的认识也是一种觉醒,把天地和人性交融在一块,是对整体真理和生命力的认识,这也是一种觉醒。
在易学基础上,儒道的发生是一种深度的文化觉醒。儒家强调的是个人生命的价值,道家强调的是自然生命的价值。宇宙意识之下有人的价值,也有自然的价值,这两个价值都很需要,我们怎么样爱护自然的生命,我们怎样发扬人的生命,怎么样让人的生命来充实自然的生命,怎么让自然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这是第二部分强调中国文化非常深度的一种觉醒。
深度的觉醒就是人性的发挥,是人的存在的一种价值的认识。中国文明就有这样一种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