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咣咣,精悍的朝鲜人用三枪技术性KO了国奥。这场面,这酸爽,都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可怜这帮可怜的小伙子。沉沦到今天,我们必须要换个角度去审视中国足球,光像冯喆那样去损同行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大而化之唯上之命干活的足协则更无法让我们相信。 上一届国奥在踢广州亚运的时候,我在现场冠了一个“史上最差国奥”的衔头给他们,到昨天我发现我错了,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之前我们在嫌弃郜林打飞机,再过多三五年恐怕大家就得怀念国足里面有个郜林该多好了。没办法,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不管U16是否真的只有42个选材球员,就算有420个,都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数字比例。到这里,我们就带出一个问题了: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年轻人会选择以足球作为自己的职业吗? 在计划经济时代,在物资缺乏和工作类别选择不多的形式下,进体工队拿铁饭碗成为不少平民子女改变自己生活的优先选择。市场经济开启之后,越来越多的工作选择出现,尤其是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可能你拿着手机就琢磨出一个挣钱的路子,吸引到一个风投。这样的情况下,90后以及00后的孩子们,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足球来当作自己的职业呢? 足球是吃青春饭的,足球也是受苦受累的工种,风里来雨里去,严寒酷暑下坚持训练是平凡事。更残酷的即使这么吃苦,未必你以后就能成为球星。因为踢球风险也大,一次致命的受伤就足以终结你足球之路,没有人可以给你打包票,世界球星同样也战胜不了伤病。更要命的是,足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选材方式,日本出了本田香川这样的球星,看不到也有像龟田臭川这样成百甚至上千的孩子做垫底,但日本解决了龟田们的日后出路问题。中国到现在都没解决,踢不上职业联赛的孩子们能干嘛?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引给到孩子和家长们。 这样的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试问,有多少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儿子去踢球呢?家中独子啊,何必呢?就算爸爸答应,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受吗?于是,越来越少年轻的男孩子选择足球当职业,自然选材面就窄了,群众基础提不上去,国家队的水平高极都有限。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以电脑手机为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是不争的事实。最新的大学生考试标准,男生50米跑9秒2就算及格,回想10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7秒5才能及格,9秒多及格那是女生的标准。换句话说,10年间,中国男生的体质已经和10年前的女生是一样了。昨天还看到一则新闻,西北政法大学军训的时候,学生们竟然是撑着伞在雨中训练,辅导员和老师还生怕教官处罚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我们95后的身体素质和压力承受度。再广而化之,看了国奥在键盘上拼命骂国奥的球迷和网友,一周能坚持3次以上30分钟锻炼的人又有多少呢?在整个国度身体素质走下坡路的形势下,在锻炼风气没有影响到大部分国民的情况下,作为集体项目的足球能好到哪儿去呢? 足球不比体操跳水羽毛球这些个人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完全可以依靠**制解决。总会有那么几个天才涌现,辅之于集体之上,塑造出伏明霞郭晶晶林丹这种超级明星并不是难事,况且中国人的灵活性和体质决定了更容易在这些项目中出成绩。所以,体操冠军冯喆昨日赛后发段子讽刺国奥,随后被“群殴”那真的就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而足球则不同,更强调力量和对抗且还是一个集体项目,出现两三个天才无助于提升整体国家队的水平。如果光有超级球星就可以带起整支球队的话,那过往的利比里亚和威尔士早就是世界杯常客了。事实是,他们连世界杯的门槛都没跨过去。就算C罗梅西昨天同时出现在国奥的锋线上,也未必就能拯救于水火之中。 一直在谷底的中国足球,你都很难确定现在是不是到谷底了,如果光看昨日国奥以及之前U16国少的灾难表现,我倒是有理由相信,还可以再沉沦一点。在直言的情况下,就算傅博说出国奥目标进四强假大空的话,那我宁愿相信只是战前表态了,哪一位将军出征前告诉大家我们要以失败为目的啦。 不过聪明的你,你目睹中国足球现状的千疮百孔,又怎么又凭什么要求国奥一定要进四强呢?至少,他们昨天蛮拼的了,没有出工不出力,能力就到这个份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