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李羚蔚
“五一”小长假,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及周边各个景区、公园客流如织,处处欢声笑语。与此同时,公民素质再一次接受考验。记者走访多处景区公园发现,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践踏的是鲜花还是素质?
4月30日,新疆五家渠市民汪女士向记者反映,青湖公园的郁金香节开幕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但花儿却遭了殃。
5月1日,记者来到五家渠青湖公园,各色郁金香竞相开放,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可让人遗憾的是,不少游客对四处树立的“禁止入内”标识牌视而不见,争先恐后地进入花田拍照。有的郁金香连花带枝被踩断,在一处“最佳拍摄地”,几株郁金香已不见踪影,只剩光秃秃的泥土。一些家长大声招呼着孩子:“宝贝,来摸摸花。”甚至有人直接折下花塞到孩子手里。美丽的郁金香当真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游客“笑如故”。
公园环卫工人李大姐告诉记者,每天收集的郁金香断枝足有几大袋,她心疼却又无奈,“游客是工作人员数量的上百倍,刚劝阻了这一处,另一处又开始同样的破坏行为,根本管不住。”
青湖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五一”期间,青湖公园每日接待游客逾千人。自4月26日郁金香节开幕以来,损失的鲜花数量已经无法详细统计,游客在“辣手摧花”的同时,素质也“掉了一地”。
丢弃的是垃圾还是文明?
5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乌市红山公园,公园道路很干净,但路两边随处可见被折断的树枝。
走进公园深处,记者发现不少偏僻的林间小道上被扔满了卫生纸、烟头、果皮和饮料瓶,而垃圾桶每隔三五十米便有一个,里面却空空如也。有些游客哪怕经过垃圾桶,也不愿意顺手将垃圾投进去,更有甚者,把垃圾箱当作“篮筐”,远投垃圾。除此之外,有些游客将喝剩的饮料瓶随手乱扔,饮料粘上灰尘或口香糖,难以清理。
红山公园环卫工人艾海提介绍,平时该公园每天的垃圾约有一吨。五一小长假游人剧增,这个数字将会翻倍。一天要打扫好几遍,“经常是刚清理干净一片,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又垃圾满地了”。
记者在乌鲁木齐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环卫处了解到,目前乌市每天要处理的垃圾已达3000多吨,文明,就这样被“扔”在垃圾桶外。
刻破的是建筑还是道德?
雅玛里克山“镇妖塔”塔基处,刻满了或清晰或模糊的“XXX到此一游”字样;凉亭栏杆、石碑甚至水磨石铺成的路面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纪念”;有的游客爬山走累了,坐在树下休息,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在树干上乱划……这是5月2日,记者在乌市雅玛里克山的见闻。
据了解,园区工作人员会定期清理这些刻画痕迹,可过不了多久建筑物上又会“伤痕累累”,且每逢节假日这些刻痕就会暴增。
记者了解到,2009年8月6日乌市人民政府出台的《乌鲁木齐市城市雕塑管理办法》规定,故意损毁城市雕塑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在该规定出台近五年后的今天,“到此一游”现象依旧存在,由于难以“抓现行”,园区管理部门对这种不文明行为难以惩戒。
不文明行为多是因习惯使然,游客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成了一个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记者手记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一件不需要刻意的事情,就像我们每天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和理所应当,因为每个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后果最终还是要由我们自己承担。不随手丢弃垃圾、不在建筑物上刻划……
文明无小事,只要人人做到养成习惯,就可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