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朝阳:扭转“不打点不办事”从官员做起
滕朝阳:扭转“不打点不办事”从官员做起
2014-09-300人参与讨论
要移风易俗,扭转“不打点不办事”现象,首先还得从公权力自身做起,只有公权力做到真正的公事公办,才有可能在全社会造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作者:滕朝阳
近日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收录了习近平文稿24篇。在2014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稿中,习近平指出,过去讲“有理走遍天下”,现在有理的也到处找人。这从另一角度说明,老百姓要办点事多么不易,不打点打点,不融通融通,不意思意思,就办不成事!这种现象一定要扭转过来!
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也可以说是个熟人社会。如果用学术化的语言,这样的社会可以表述为人伦关系逐步扩大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的形成,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人情社会好的方面是重人伦、重情感、重关系,不好的方面是人情无所不在、渗透力强,甚至发展到人情高于一切。前些年,“关系就是生产力”一类奇谈怪论甚嚣尘上,原因也在于此。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人情社会的好与不好感受都同样深刻。比如,到医院看病,如果没有熟人,心里就惶惶然;在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时,则更非有熟人不能心安。其他如孩子上学、找工作,莫不如此。到政府机关去办事,有没有熟人,待遇、遭遇更是大不相同。没有熟人介绍的,往往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应当办成的事跑断腿也未必办得成;有“人脉”的,只要“老同学”、“老领导”一个电话,则再难办的事可能也能办成。 从官员做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