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榕:《**遗物故事》很多资料儿女都没看过
邓榕:《**遗物故事》很多资料儿女都没看过2014-09-13 16:48: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 有0人参与分享到
邓榕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
邓榕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
四川新闻网北京9月13日讯 为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安市委、**故里管理局、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摄制的20集大型电视片《**遗物故事》将于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今日,电视片《**遗物故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女儿邓榕在看过该片后,说道:“这次展现的很多珍贵资料,我们儿女都没有看过。”
拍摄内容:情怀朴实 以小见大
20集电视片《**遗物故事》,以**同志的遗物为载体,每集由一件遗物引出一个主题,以故事作为叙事的基本元素,以独到的视角,用娓娓道来的方式,紧紧围绕主题,通过100多位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回忆,充分运用影视、照片和档案文献资料,发掘遗物背后鲜为人知真实感人的故事,真情展现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片中,以大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物为载体,一件遗物一集,讲出了这些遗物背后的故事,为观众娓娓道来了伟人的一生。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该片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片中采访内容详实,涉及的**遗物数量非常多,讲述的遗物背后的故事也平实动人。例如,棉大衣、火箭模型、鸭舌帽等遗物,讲的就是**同志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一组批示、白衬衫、轮椅等遗物,讲的是**同志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一份讲话提纲、夹克衫等遗物,讲的就是**同志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牛仔帽、成败之鉴、一组贺卡、红旗牌检阅车等遗物,讲的就是**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灰色棉大衣、未吸完的香烟、给中央的信等遗物,讲的就是**同志坦荡无私的博大襟怀。
该片总撰稿龙平平总结道:“可以说,这部电视片讲的就是**同志的精神风范,包括信念感情、情怀等等方面,通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生动地展现小平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领导风范和个人魅力。”
龙平平在该片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该片有三大特点—第一,资料丰富、珍贵;第二,真实、权威、可信;第三,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龙平平介绍:“首先,这部电视片,汇集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丰富的影视资料,其中相当多的影像片段是第一次公开披露,具有很强的揭秘性。这些亲切、生动的画面,无疑对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为拍好这部电视片,摄制组行程万里,寻找采访了一百多位重要当事人、见证人。受访者上至八九十岁的老同志,下至一二十岁的年轻人,运用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口述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献研究室从1993年以来二十多年的采访资料。许多重要亲历者已经作古。特别是,这部电视片得到了**同志亲属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为摄制组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遗物,同时全家人多次接受采访,包括103岁的邓垦以及邓先群等。还有小平同志原身边工作人员,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珍贵的采访,使这部电视片具有无可替代的权,权威性、可信性;最后,这部电视片风格平实,语言生动,以小见大,感人至深。这不是一部政论片,也不是典型意义的文献片,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纪录片。追求的风格是感人和深刻。也就是说,它的手段是纪实的,是要通过遗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的精神风范和内心情感。同时,在平实的纪实中又蕴藏着深刻的思想穿透力,给人以更多的启发、思考和想象,比如《夹克衫》一集是讲述**1992年南方谈话的故事。在这一集的结尾,我们用的是邓朴方的一段采访,他说:‘1992年南巡讲话,他最后讲这些话时把命都拼上了,你看他讲话多激动,多频繁,多恳切,多用心啊,南巡谈话投入他全部的情感,甚至把自己最后那点精气神都要用完了。从那以后,父亲的身体一下子就垮下来了,再也没有缓过来了。这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到最后了,拼了老命把最后的政治交代完成了。’这样的结尾,让人无不为之动容、感动、感悟和感恩,再比如,《给中央的信》一集,讲述的是**与邓朴方父子情深的故事。结尾用的也是邓朴方的一句话。2003年邓朴方获得了“联合国人权奖”,在鲜花和掌声的中,他平静地说:‘此时,我面对父亲是无愧的,父亲面对我是欣慰的。
邓榕:很多珍贵资料我们儿女都没有看过
在观看完新闻发布会上播放的《给中央的信》和《轮椅》后,**女儿邓榕热泪盈眶,她激动地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刚才播放的两集,都是父亲后期的资料,在20集的《**遗物故事》里,还展现了许多早期资料,包括战争时期和**、周总理在一起时的资料,这些都非常珍贵,有些资料我们做儿女的都没有见过。”
邓榕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自己之前已经提前看过几集《**遗物故事》的内容,每看一集都非常感动,时常“热泪长流”,“看到父亲形象的再现,我就会特别想念他。”曾经也有过其他展现**的纪录片,但是邓榕认为,这部《**遗物故事》和其它纪录片不太一样,更加特别,“这部片子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更加直接和生动,它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父亲的形象在这部片子里是鲜活的、也是深刻的。”
邓榕谈到,电视片《**遗物故事》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集,是晚年父亲**和弟弟邓垦相聚,那是一段家庭录像,**在聚会上回顾历史、讲述家庭,同时还评价了个人,邓榕认为,“那是父亲晚年最珍贵的影像。”
当四川新闻网记者询问邓榕,作为一代伟人,**平时在家中,是如何教育子女时,邓榕回忆道:“父亲平时在家不爱讲话,喜怒不形于色。”当四川新闻网记者追问,如此威严的父亲,做子女的在家会不会“怕”父亲时,邓榕笑着说:“我们不怕他,父亲对子女从来都是身教重于言教,对子女从不批评,他对孩子非常尊重、信任,我们的工作、志向,甚至婚姻都由我们自己选择。”邓榕谈到,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最大的影响就是父亲教会了我们要质朴做人,因为父亲就是一个朴素真实的人。”她还回忆道,**希望自己的孙子在16岁时,都能够出国读书,出去看看,他曾经对因为舍不得家而流泪的孙女说道:“你不要哭,爷爷就是16岁离开家出国留学的,希望你们学成归来,将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为国家做贡献。” 有信念有情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