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atman 发表于 2014-9-2 22:59

任志强and潘石屹:企业家应该居安思危

乐居注:本文为8月27日任志强和潘石屹在首届CENTER财智峰会的对话节录。二人对于近期王石担心下一个倒下的会是万科,以及李彦宏提出天天晚上睡不着觉等问题发表观点,认为企业家应该居安思危,企业需要及时转型,持续调整,少犯错误。http://src.house.sina.com.cn/imp/imp/deal/43/2e/5/ab97bdf33982b3dfb4d31610856_p16_mk18.jpg主持人:第一个问题先提给潘总,这位网友问潘总三年前提出不明白任总为什么选择进入长沙这样的二线城市,您当时说不看好臭豆腐才卖2元/串的城市,现在的长沙臭豆腐5元/串,甚至更贵了,您是否依然对二线城市持保留态度呢?潘石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觉得还是保持我们俩一贯的风格,说实话。说实话,有时候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情感,可我认为诚实还是最重要的。就这块地,我和任总在北京探讨了好几次,说我们俩一起合作开发,我们就浩浩荡荡来到这个地方。当时来到这个地方,上面的建筑确实不是特别好,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棚户区吧,面积很大。然后,我就跟任总说,我们要考察市场,不能让中介代理公司写报告,也不能够让我们公司内部的人做市场调研,我们要亲自到长沙看一看。任总说,你对长沙的地名可能不太了解,可是这块地这位有一条街,就是北京的王府井。我们俩就过去了,过去以后因为当地的消费价格跟当地的房价是密切相关的,结果路边一个卖臭豆腐的人,一根竹签上串这大概7、8块,不是特别小的,我就拿了2元买了2串,1元1串,臭豆腐先放在油里炸,长沙人还要放到辣椒里过一下,我不愿意吃臭的,也不愿意辣的,结果2串,他一串,我一串就吃完了,我说食物太不好吃了,价格也太便宜了,谁来购买这里的房子?所以,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就没有来开发,任总就来开发了,任总成功了,我灰溜溜的,在长沙一平方米的房子都没有,今天看来任总的决策是对的。主持人:您会来吗?潘石屹:任总就代表我来了。主持人:近日,王石担心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万科的言论引发了很大的关注,表示王石对房地产开发的前景表示迷茫。而任总在微博上调侃说,也许没有十年的机会。请问任总,这是对房地产市场表示悲观吗?对于你今年在2014年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的发言,观点能否进一步阐述。任志强:王石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要承担经营的风险。企业家天天睡觉睡得很安稳的话,这个企业就差不多了,我不知道潘石屹睡觉睡得怎么样,但是通常老觉得自己会被别人打败,时刻提醒自己要改变经营模式或者加速科技进步的时候,这个企业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这是昨天李彦宏特别强调的。我不是调侃王石,我是赞同王石的说法,如果一个企业在今天不去考虑未来,不去及时转型的话,也许你就完了。刚才,我谈到香港建筑百年过程中,前七大地产商都在不断地转换自己的经营模式,这就是一个特征。我们和王石不一样,我们早已经做了这件事情,而王石过去是要坚持做全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他把过去的商业经营全卖了,通通卖了。但是,在毛大庆调入北京万科担任总经理的时候,万科就变了,目前北京是万科所有城市中做的第一的,年营业额超过100个亿,持有物业比例也是全国万科所有分公司里面最高的,他在改变。然后,另外一个改变是社区服务,毛大庆更加强调社区服务。但是,万科到底按什么样的情况去转型,王石说他们讨论了8个月还没讨论清楚,有的说要在一线城市以一次性交易为目的的住宅物业为主,在二、三线城市可以持有比较多的自有物业。那么,这和潘石屹不一样,潘石屹只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中大量的持有物业。万科在调整的时候,我想所有的企业一定会调整,要考虑自己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能力。在美国,地产公司直接上市的并不多,但也有三、四家。但是,基金或者金融公司上市的很多,大概有6兆亿美元,非常多。那么,我们还没有发展起来,更多的企业是考虑十年、二十年以后会怎么样,从王石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在考虑未来十年了。现在看来,未来7、8年高速增长问题不大。但是,此后可能会逐渐下降,或者是递减一个台阶,每一个台阶每一个台阶的递减。当我们有400亿建筑总量的时候,加上非住宅可能有600多亿,在这么大的总量情况下,每年2.5%还有15亿,维持6-8个亿的持续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以后可能会长期维持在这样一个状态下。美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刚需量有所减少,但改善型的量这么多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危机以后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现在中国的一手房在发展,可能几年以后二手房就变成主流产品了,在北京二手房的交易比例已经大于一手房,二手房对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税收仍然是很大的量。中国的GDP,其他行业都只有200多亿元的贡献,不管从任何情况看,房地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潘石屹:王石担心十年之后倒下去的是万科,我觉得太乐观了。企业家考虑问题要考虑得短一点,最好不要超过一年,就永远有一个想法,一年之后会不会倒下去?只有用这种居安思危的方式,才可以持续地调整,少犯错误。当然,大的方向一定要判断对。像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化,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提高,住房会越来越普遍,这是大的方向要判断对,具体的产品、具体的做法、具体的经营方式要时时刻刻把握好。任志强:李彦宏提出的是天天晚上睡不着觉,感觉明天就要完了。今天,我们想想现在是780亿的市值,马化腾当时要卖给广东移动的时候是100万人民币,可广东移动说60万吧,马化腾说60万我还是自己玩吧,就因为40万元创造了现在的1万亿的市值。但是,一个大企业有可能一瞬间就倒下,曾经IBM看不起微软,认为微软不值钱,出了危机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转型,最后IBM失去了手机市场。原来爱立信、诺基亚都很大,一夜之间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要像李彦宏一样去考虑,明天怎么样?如果你时刻有这种警惕性的话,才有可能延续的发展。但是,房地产不一样,你在投资之前要想好,通常一个项目3-7年时间才能完成。比如,长沙华远华中心已经5、6年了,2008年开始拆迁,到今年已经6年了,如果认准了,李彦宏还有一句话,你要是想通了和认准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动摇,不要回头,把他干下来,一直走下去。我想,这也是他成功的经验之一,对所有企业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主持人:最后两个问题。首先,这个问题提给潘总,那就是互联网思维,本身潘总要在现场做的专题演讲内容是有关传统房地产企业的转型。最后,您也提到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也是一个非常地道的方法和途径。您觉得在现在传统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唯一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吗?潘石屹:我作为一个商人,一定要想赚钱的问题,不光想自己赚钱的问题,你要看看周围哪些人赚到钱了,哪些人亏了钱了,去借鉴。最近这二十年时间,就是我经商的二十年时间,我突然发现当年学的经济学,说要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这个规律不发生作用,而发生作用的是另外两个规律,只要大家遵循了这两个规律就都赚钱了。第一个规律就是钱会越来越不值钱,都是通货膨胀。你们想想,十年前的10万元和今年的10万元能比吗?二十年前的10万元能够和今年的10万元比吗?是没法比的,通货膨胀一个隐性的问题。同样与货币对应的实物,今年的房价能够和十年前比吗?十年前的房价能够和二十年前比吗?土地价格、房价在不断地涨,并不是我们榨取了工人的剩余价值,而是通货膨胀在后面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是第一个规律。第二个规律是摩尔定律,科学家发现从1977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计算机芯片集成度每隔18个月翻一番,这意味着18个月所有用的电机产品价格降了一倍,在这个过程中凡是利用这个规律的,就会看到互联网会起来,一开始一个淘宝网就几个人在电脑上上网是怎么做大的?由于芯片的成本降低,他的集成度不断提高,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使很多人都用了互联网,用了移动互联网,就创造出来一个新的商机,巨大的商机,就有了今天市值1万亿的企业,1万亿啊,当年花了4万亿,棚户区改造1万亿,一个企业就是1万亿啊。所以,我认为最近二十年时间,通货膨胀规律和摩尔定律比我们原来学的经济学里面的剩余价值学说更重要。如果今天有一些开发商在这里的话,请仔细地琢磨这两个规律。而对我们公司来说,对我们的产品来说,都是紧紧地抓住客户。最近我们公司做了几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围绕互联网,如能源管理、壁纸,先把房子在电脑上建一遍,再实施到工程中去建。五年前,我们只给设计师配一个八核的电脑,这是高大上的产品,一台电脑就是10万元人民币,这是五年前。到了三年前,公司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地理模型,到现在公司所有人、建设单位都可以用这个模型了。今天的苹果手机说是放到80年代,苹果手机的性能需要多大的电容量?就和北大房子一样大的电容量才可以实施。今天,我们任何一个人就可以把苹果手机装到口袋里面,这就是世界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极其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公司能够在今天发展起来,除了像任总这样的人不断教导我们,不断指导我们之外,就是我们遵循了这两个规律,适应了这两个规律,才使得公司发展起来,公司帐面存的现金超过150亿人民币,如果这两个规律搞反了,就没钱了,就亏了,就不存在了。任志强:小潘先生告诉你们的还是要买房子,因为房子是最能抗现金贬值的。主持人:谢谢,接下来这个问题提给任总,最近两个月长沙取消了限购,并且出台了湘五条,马上要迎来金九银十,在接下来的9月,长沙的楼市能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任志强: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应该问所有的消费者,你们对长沙的未来有信心的话,我觉得你们就应该出手,如果你们对未来的长沙没有信心,你们最好逃跑,离开长沙这座城市。什么时候城市房价跌得最厉害?第一就是人口离开这座城市;第二是政府没有能力对这座城市进行再投入。反之,这座城市的房子一定会越来越贵。你想,人越来越多,房子为什么不越来越贵?再就是政府投入越多,多修桥、修医院、修学校,房子会不会越来越值钱呢?因此,我认为,长沙未来会在长株潭中首屈一指,不是长沙的人去湘潭和株洲,而是湘潭和株洲人到长沙来,这个趋势未来三五年、十来年也发生不了变化,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可能更快地是让长沙变成一个大型城市或者超大型城市,而不是让株洲、湘潭分流长沙的人口,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趋势,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任志强and潘石屹:企业家应该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