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警营“接力”供出边境大学生
法制网记者 莫小松见习记者 马艳 通讯员 林珉正
“叔叔们好!我放假回来啦!”
7月20日下午,冯德聪满心喜悦踏进武警百色市边防支队念井边防派出所的“家”。
冯德聪是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人,很小的时候,母亡父病,家境贫寒而被迫辍学。
2005年5月,时任念井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罗志康和战士小李到念井村谷邦屯走访。在村头,他们看到10岁的冯德聪拿着水桶在村头小溪打水。
“今天不用上课啊?你跑来这里耍水。”罗志康见小溪边危险,上前俯下身子说。
冯德聪怯生生地诉说了自己的情况,本来是小学四年级的,妈妈5年前去世,父亲年初不幸患病而丧失劳动力。因为没有钱,他辍学在家,每天帮忙奶奶砍柴火、挑水、做饭等。
了解到冯德聪的情况后, 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决定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把他列为联系帮扶对象。
念井村位于边境线上,生活、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官兵给他开设“爱心账户”和“爱心课堂”,指定警官给他担任“代理家长”、“代理老师”和校外辅导员等,从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
所里逐步形成习惯。每到老兵退伍、干部调转、节假日,大家都自觉去探望冯德聪一家,并将照顾小德的任务交代给新调入的干部和新入伍的战士。
在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的帮助下,懂事的冯德聪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名列前茅。20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那坡县高级中学。
这一年,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多方奔走,为冯德聪争取到保送广西希望高中,学校免除了他的所有费用。
去年8月10日,喜讯传来,冯德聪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右江民族医学院。
“家里没有钱,但是大学不仅学费昂贵,而且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面对大学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冯德聪再次萌生不读书的念头,想外出打工赚钱,改善家中生活条件。
边防官兵们知道后纷纷慷慨解囊,再次共同为冯德聪捐款助学。同时,还积极联系右江民族医学院招生办的老师,详细说明冯德聪的个人情况,校方被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决定减免了他的部分学杂费,使他顺利入学。
如今,冯德聪成了班上唯一一个没有挂科的男生,还担任了学院的社会实践部部长。“因为我知道叔叔们资助我的钱都是自己省吃俭用拿出来的,我一点要好好学习,向叔叔们一样,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冯德聪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不走的是帮扶情。
“这些年,每年都有不同的叔叔到我家来,送米、送面,帮奶奶搬柴打水做家务,给我补习功课,他们为我做了太多太多了!”冯德聪在一本精致的小笔记本上记载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为他做的点点滴滴。
“大学毕业后,我想到边防部队从事军医工作,回报部队、回报叔叔们的恩情。”冯德聪说。
“2013年8月,新老班子交接的时候,老所长滕永作特地向新所长讲起冯德聪的情况,我听了非常感动!”现任念井边防派出所所长蔡大硬说,目前,该所长期固定帮扶的特困户有6户,贫困学生5名。
10多年的寒来暑往,念井边防派出所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边防战士们的爱心接力从未停止,他们照顾着辖区贫困学子,用无私的行动传递着永恒的爱,续写祖国南疆军民鱼水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