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两名准大学生被“教育补贴返还”骗局骗走4万元
法制网记者黄辉 通讯员熊春和 毛文韬高考分数上了二本线,对家住江西省余江县春涛乡的毛某一家人来说是件大喜事。然而,高兴之余毛某放松了警惕,7月17日下午,毛某被骗子以教育补贴返还为由,骗走人民币19000余元。
7月12日下午,毛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教育局工作人员,并说出了毛某的姓名、年龄、家庭成员等情况。对方告诉毛某有一笔小学到高中的教育补贴要返还给她,并告诉她一个电话号码,让她自己去联系。毛某当时并没在意。
7月17日下午2时许,毛某再次接到那个陌生电话,让她赶快去领取教育补贴。毛某便拨打了那人留下的联系电话。电话接通后,对方自称是财政局的,并说今天是领取补贴的最后一天,让毛某把银行卡号报给他。毛某信以为真,在家里找了一张工商银行卡,把卡号报给了对方。
之后,对方又叫毛某到附近的自助取款机去操作。毛某到取款机上打开银行卡后,对方问毛某卡上有多少现金,毛某告诉说有19000余元。对方接着提示毛某如何操作才能接收到钱,毛某全部照做。操作完毕后,对方说让毛某等他电话,便挂了电话。
十多分钟后,毛某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拨打对方电话,但听到的语音提示却是“电话已关机”。 毛某马上又到取款机上查询,发现卡上的钱已经没有了。情急之下,毛某立即向余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
无独有偶。7月18日上午,余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再次接到一名准大学生报案。该学生也被骗子以类似手法骗走现金21000元。
民警提醒,骗子通过非法获取考生高考个人信息以及家长的相关信息,以此博取事主的信任,消除事主的怀疑,然后冒充教育局和财政局对事主进行诈骗,对当事人借口有教育补贴等予以利诱。如接到此类电话,一是咨询相关部门,确认补贴的真实性;二是涉及到银行取款机转帐时,要多加小心,一定不能按对方的提示操作。
法制网南昌7月21日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