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雨 发表于 2014-6-11 15:06

老国企棚改前期资金投入过大 重债压身窟窿难填

  地处“深山老林”,缺乏市场运作空间,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棚户区改造被称为本轮棚改“最难啃的硬骨头”。《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受政府、企业财力所限,资金平衡难题在由林矿国企主导的棚改中表现更为突出,部分企业甚至因此出现了难以弥补的债务“窟窿”。
  还历史欠账老工人居住条件至今仍极差
  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的居住者,大多是老国企的老工人。因为过去“先生产、后生活”的观念,使他们至今仍居住在条件极差的棚户区中,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地区的棚改是在“还过去的欠账”。
  15岁从山东诸城老家来到长白山林区后,梁桂琴就再没回去过。“那个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到了林场,后来认识了老伴,他是伐木工,我是家属工。从此就在这扎下根了。”刚到林区的时候,梁桂琴夫妻住在“木刻楞”(一种木头搭建、外面糊上泥的简易窝棚)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搬进了条件稍好的砖瓦房。
  那时,森工企业经济效益好,梁桂琴住的平房小区是当地最好的“住宅”。但是当地乡镇规划建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突飞猛进,而林业“住宅”30年没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也逐渐破败为棚户区。
  梁桂琴的老伴去世后,一家的生活更为困难,她在原来房子旁“违建”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开小卖店。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低矮的小房已经墙体开裂,破旧不堪。在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所属的夹信子棚户区,像梁桂琴这样的住户还有几十户。
  “我一个月工资就600多元,儿子在外面打工,挺难的。”梁桂琴说,“看着别人都上楼了,心里也着急,住楼房不为别的,就为给孙子一个好点的环境。”
  事实上,梁桂琴居住的夹信子棚户区已经列入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的新一轮棚改规划。该局自2009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2013年末,已完成棚改新建、改建项目59.4万平方米、9880户,基本消灭了集中连片棚户区。
  三岔子林业局副局长刘风平说,工矿、林业和垦区企业的棚改带有非常浓厚的感**岸际嵌嗌倌甑男值芙忝茫昵岬氖焙颍酥г医ㄉ瑁准疑嵋档乩吹蕉保つ昀墼略谏钌嚼锊头缫衷诰幼√跫凑饷床睿岳言俣啵锔囊膊荒芡!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国企棚改前期资金投入过大 重债压身窟窿难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