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部门建议 建立破坏市容环境行为“黑名单”
法制网北京5月7日讯 记者 王斌 实习生 钟馨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因违法成本低、收益高,无照经营、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区域呈现扩大趋势,违法行为已由城区、城乡结合部向远郊区县、农村地区扩展。据城管部门统计,2013年,全城管系统受理的违法建设、无照经营、店外经营、堆物堆料等违法行为举报量占全年受理量的52.5%。目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及其设施容貌的违法行为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城管部门执法工作的重点。
城管部门分析认为,首都社会公共服务不健全,居民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供需矛盾凸显,加上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违法成本低于所获利益,导致部分小商贩无视法律政策,顶风作案;另外,居民的一些合理需求因申请许可程序过于繁琐而得不到有效疏导,这也导致违法建设行为屡屡出现。
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城管执法手段相对有限,环境秩序问题大多靠行政处罚手段解决,缺乏有力的惩治措施和疏导手段,且市容环境问题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取得实效。
为此,市城管局建议,建立破坏市容环境行为黑名单,对被城管执法机关处罚两次以上,或拒不配合执法工作的商户,录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且将行政处罚与居住证对接,加大违法的社会成本,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共享与工作衔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