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北漂申请公开非京籍者纳税情况
法制网北京4月13日讯 记者 张维 近日向北京市税务局申请公开非京籍者在京纳税情况的河南籍"北漂"王亮(化名),今日收到了北京市税务局的特快邮件,后者称已于4月10日受理该信息公开申请,并将于5月4日前做出书面回复。在王亮递交的申请中,要求公开北京市2013年度税收完成情况以及2013年度和2014年1-2月份税收中,非京籍者在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土地**、车船税、**收入中缴纳的税收比例。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2月份,北京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稳增长,累计完成857.6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年度预算的21.5%。从主要收入项目看,**累计完成135.9亿元,同比增长16.5%;营业税累计完成261.3亿元,同比增长8.0%;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179.5亿元,同比增长20.7%;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92.3亿元,同比增长36.2%。
"在这些不断增长的**、营业税、企业及个人所得税里,有没有区分北京籍和非京籍呢?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非京籍常住居民显然在税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在纳税方面没有区分户籍,在公共服务方面是不是也应该一视同仁呢?”王亮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王亮认为,没有北京户籍,子女教育首先就是个问题。"打工子弟学校学习环境很差,教育质量也没有保障"。此外,根据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如果没有北京户口,那只能参加中职或者高职的考试,不能像本地人那样参加普通中考和高考。
"他们离开户籍地居住生活,主要是在常住地纳税服务,让其家乡户籍地提供公共服务,不现实也不合理,所以教育等公共服务不应有户籍限制,应同税同权。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应该依据本地的常住人口情况,而这些常住人口不应该再区分户籍或非户籍。”王亮说。
河南律师常伯阳认为,政府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纳税是希望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而这些公共产品当然应平等惠及每个纳税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