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得意 发表于 2014-4-11 07:56

“探矿”名义下非法开采引诸多冲突矛盾

本帖最后由 洋洋得意 于 2014-4-11 08:21 编辑

近日,记者接到知情人举报称,山西阳泉盂县范围内铝矾土私挖滥采普遍,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群众怨声载道,但当地政府对此情况却视而不见。
  4月8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针对展开了调查。
  非法开采遍地开花
  4月的盂县枯草刚刚开始返青,道路两旁的杨树刚刚吐露新芽。
  从盂县县城出发,记者沿着314省道驱车十多公里来到了位于牛村镇境内的千峰岭。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来到了千峰岭的一个制高点。在现场,记者已完全看不到植被,到处倾倒着废弃的矿渣。
  “这边已经停工了,那边还在干着呢!”知情人指着对边的山顶对记者说。
  顺着知情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对面山头则呈现出另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只见一辆辆工程车将拉来的废弃矿渣沿着山坡倾倒了下来,而三台大型铲车轰鸣着穿梭于车辆之间。来往车辆卷起的尘土使整个山头笼罩在了一个巨大的黄色盖子下。而在更高处则只能看到一片扬起的尘土。
  从千峰岭出来,经过近五分钟的车程,记者来到了仙人乡的东庄村。
  穿过村庄,在一条谷地的另一方,记者首先看到了一座由废弃矿渣堆积成的小土丘,土丘脚下一座废弃的厂房上已经长满杂草。而废弃的矿渣顺着山势已经漫到了谷地。
  随后,记者又沿着314省道转207国道来到了白土坡村。一路上,记者看到路旁从事铝矾土矿加工或开采的地点尽有十余处之多。
  在白土坡村口,记者看到不远处的山顶上,一辆铲车正在平整场地,而山坡上同样遍布着废弃的铝矾土矿渣。
  “这里以前也干着,最近刚停。”这名知情人告诉记者。
  而白土坡一名村民向记者反映,其实这里并没有停工,而是到了晚上才会开工。
  矿区所有权众说纷纭
  “过去我们这里都是青山绿水的,你看现在成啥了!”在千峰岭村,一名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以前这块儿全是树,后来挖矿全砍了。山后头还有不少地了,现在倒好,树也没了,地也没了,庄稼也不能种了。这几天还好,一刮风,你都睁不开眼。这样的环境你让我们怎么活?”另一名村民说道。
  “这开矿的到底是什么人?是谁让他们在这里干的?难道政府不管吗?”记者问道。
  “都是个人开的矿,政府知道,就是不管。”一位村民说道。
  而这位村民的说法却引起了另一位村民的反对:“胡说八道了,这块儿前几年都卖给阳煤集团了,现在是阳煤管得了。”
  “你们说得都不对,那年资源整合,铝矾土矿都让政府收回去了,后来这块儿给了兆丰铝土矿了,现在他们管这块儿呢!”旁边的一名村民插话说。
  矿区所有权众说纷纭,那么事实究竟如何?记者随后来到盂县政府部门进行核实。
  知情人透露国有企业矿权转给个人进行开采
  “这片矿区已经在2011年划给阳煤集团了。”在盂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而这名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份山西省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组在2011年11月29日下发的《关于<阳泉市非煤矿产自愿进一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核准意见》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在这份《意见》中,记者看到,位于盂县境内的白土坡铝土矿等十五家矿被整合为两座大型矿划给了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被列为山西省政府挂牌督办重点整合矿区。
  “考虑到盂县正处于转型期,当时作为置换条件,县政府与阳煤集团达成协议,阳煤集团如有合适的地面企业优先在盂县落地。”这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获得资源拥有权后,阳煤集团划给了下属的山西兆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而兆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又专门成立了山西兆丰铝土矿有限责任公司,对矿区实行管理。
  2012年1月18日,阳煤集团获得了整合后的小岩沟矿区和白土坡矿区的探矿权。
  记者在证号为T14220120102045627和证号为T14220120102045627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上也看到,盂县小岩沟铝土矿和盂县白土坡矿区铝土矿详查的探矿权人为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面积分别为19.76平方公里和28.72平方公里,勘察单位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察院和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有效期限均为2012年1月18日至2014年1月18日。
  据了解,按照我国法律相关规定,探矿权人在获得探矿权后可以委托拥有资质的勘察单位对批准勘察项目进行勘察,而地质勘探单位不得将其承担的地质勘探工程项目转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探单位,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探活动。勘查作业完毕,则应及时封、填探矿作业遗留的井、硐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但山西兆丰铝土矿有限责任公司在只获得探矿权的情况下却将资源划分承包给了多名个人,并且以探矿名义进行了开采。”知情人这样对记者说,在划片后,很多个人又将自己区域划分成更多小片承包给他人。
  就这样,“探矿”工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大小小的工地在盂县牛村镇遍地开花,正常的探矿变成了无数人的“探矿”,而以探代采的更是不计其数。至于到底有多少人在进行所谓的“探矿”,牛村镇一位副镇长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影响地方稳定,地方政府头疼却无奈
  “青山绿水没有了,耕地没有了,换来的是每天尘土飞扬。”采访中,一位村民这样说道。
  “这不算啥,现在还经常听说打架的事儿,要么是两个矿主之间,要么是村民与矿主之间,要么是矿上工人之间,听得很害怕。”另一位村民说道。
  “破坏式地开采不仅破坏了资源和周边环境的破坏,而且由于开采手续、征地赔偿等存在问题,存在利用以探代采名义、未经许可私自搬迁村庄,大规模露天机械开采等不法行为,与开采施工涉及的牛村镇小岩沟村、千峰岭村、白土坡村等多个村庄村民的纠纷频发,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由于部分工区地界划分不清,还经常发生对峙事件。”盂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3月20日晚,就在千峰岭,千峰岭工区和小岩沟工区民工发生群体互殴,造成5人受伤。
  “当时我正在下乡,接到报告后就马上赶了过去,到达现场后看到双方已经聚集了一百五六十人,都拿着镐把。我们的民警也赶到了并将双方的人员进行了分离,防止了更大的伤亡。”当时也参与了现场事件处置的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类似的冲突不知发生过一次。据白土坡村一名村民向记者描述,在2013年9月,一个来自阳泉的叫杨超的和本地一个叫刘玉平也打了一架,当时造成了2人受伤。
  “打架我们能制止,能解决,但由于矛盾复杂、事件多发、难于定性,根本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们也组织人上去进行整治,但对方说我们是阳煤的,不归你们管,我们问谁是负责人,都说自己是干活的,不知道谁是负责人。后来又主动找到阳煤集团协商,找到了阳煤总调度,过了几天,阳煤派了两个说了不算的人过来,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们也很无奈。”这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如今我们就像每天坐在炸弹上,天天就怕打起来。打架问题好解决,但打完之后呢?还得打。”盂县公安局一名民警无奈地说道。
  对于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矿”名义下非法开采引诸多冲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