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增设监察室 分别盯金融和央企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7日消息,日前,经批准,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 机构调整除对6个中纪委内设机构进行了整合外,还新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等3个内设机构。另外,还在干部室基础上组建了组织部,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今后,第四监察室主要联系金融口的单位等,第五监察室主要联系国资委和央企等。专家表示,中纪委本次内设机构的整合,使得管钱、管人更具针对性。整合 国际反腐力量增强,预防贪官、裸官外逃
记者注意到,整合后的党风政风监督室还有一项职责是综合协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风建设规定、廉洁自律规定等制度规定的落实,开展党风政风监督专项检查;履行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职能等。这使得“党风政风监督室”职责更加明确、具体。
另外,将预防腐败室(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外事局整合成了国际合作局(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宜和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工作,归口管理机关外事工作等。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表示,将原有机构整合成“国际合作局”,主要是预防贪官、裸官外逃,加强国际间在反腐方面的合作力度。“腐败说白了就是钱、权的结合,所以涉及钱的部门一直以来就是腐败的高发区。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监督,是针对现实情况而出发的,尤其是对于央企、国资委等部门,监督好"钱",对反腐有着重大的意义。”王文章说。
特点 “用法治思维,用制度管权、管钱”
本次改革新设了3个内设机构,包括2个纪检监察室和1个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
记者注意到,整合后,第四监察室主要联系金融口的单位等,第五监察室主要联系国资委和央企等。而此前,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66家机构统一由第一监察室管。
今年,中央再次提出,要用法治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记者注意到,本次中纪委内设机构的整合和改革,显然将主要涉及金融的领域集中到了一起。国家行政学院政府法治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杨伟东认为,腐败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因素,既有公务员自身的素质问题、党性修养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制度当中的问题,“用法治思维,用制度管权、管钱”,这就涉及反腐败最根本的问题。
自我监督
增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预防“执法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机构改革中,新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
近年来,中纪委不断强调,纪检监察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项做起,认真执行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监督,发挥表率作用。尽管如此,还是有纪检监察干部“知法”、“执法”并“违法”、“犯法”的事发生。
中纪委再次严明纪律“红线”,监察部领导对纪检监察干部明确提出了“四个不准”的纪律要求,即不准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不准越权批办、催办或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等事项,不准以案谋私、办人情案,不准跑风漏气、泄露工作中的秘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