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子 发表于 2014-3-15 22:22

手工造木船岛城仅三家 制作过程需一个多月

 开春了,岛城的渔民纷纷整修船只、出海作业。尽管越来越多的大马力钢铁材质的渔船出现在捕捞队伍中,但两万多艘木制渔船仍是渔业捕捞的主力军。随着天气不断转暖,造木船的工匠们又开工了。据了解,全市只有三家还在手工造船,而这项传承数百年的工艺已被列入即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咱们就到即墨的金口镇,去寻访几位手工造船的师傅。

  在即墨金口镇于家屯村的一个农家院前,记者见到了手工造船技艺传人于正雪,他正和三名工匠合力给一艘木船安装头一面舱板。于师傅说,尽管开工至今只有十天,但这艘木船的雏形已经搭建起来了,一部分是贯穿船头至船尾的龙骨,另一部分就是支撑整艘船体的八根马蹄形角梁。正在安装的舱板,其实就是船舱内的隔断,用来间隔货舱、油舱、住舱等不同舱室。

  今年50岁的于师傅告诉记者,木制渔船看起来虽不起眼,但制作工艺却十分复杂,有大小20多道工序。他们正在建造的这条渔船有12米半长,净重25吨,里外由300多块大小长短不同的槐木或松木木板拼接起来,仅木料一项就至少要花费三万元,船体内外有2000多颗螺钉、铆钉,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一个多月。另外,建造木船前需要精准设计、反复修改,所有的施工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只有三家还在手工造船,除了于师傅的作坊,还有即墨丰城的东村修造船厂和栲栳修造船厂。不过由于近年来木质渔船的需求数量锐减,目前栲栳修造船厂已经关闭,何时重开还不得而知。

  于师傅说,等到下个月底,这艘渔船就将建成下水试航,估计至少能使用20年。手工造船的老手艺正在逐渐消失,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福州、泉州等地,仍在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岛城的有心人也能够更多的关注和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工造木船岛城仅三家 制作过程需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