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致青春》看见当年的自己
改编自小说或影视的舞台剧,往往看的不是故事,而是导演对熟悉场景的不一样解读,但即将于2月9日亮相国家大剧院的话剧《致青春》,却在排练时让观众有了“我们都猜到了开头,但却不会想到结局”的新奇感。 话剧版《致青春》,并非小说或电影的舞台版再现,而是拥有一套独立的叙述方式。在排练之初,导演何念就曾表示,剧本中多次让几个时空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的效果令他既着迷又倍感压力。“如何在一个立体空间内呈现出不同时空、同样一群人的变与未变,是这次创作在技术和表演上的一次全新尝试。”在剧组制作的一部宣传短片中,可以体会到这种时空交错的奇妙视听感受。年轻时的人物们出现在舞台上,长大后的他们则坐在观众席,看着当时的自己,那些疯狂或冲动、激情或无畏,在很多年之后都幻化成了嘴角一抹淡然的微笑。 何念与马达作为《致青春》的导演与联合导演,在此次创作中经历了一番从未有过的挑战过程,两人戏言这个过程就像青春一样,残酷而过瘾。马达表示,纪念阮莞去世的场次是他个人很喜欢的部分,而这也让他心生感悟:“有关‘致青春’与‘正青春’的关联,‘致青春’是青春逝去,‘正青春’是我们还在经历。青春就像一场梦,在梦里我们信誓旦旦地喊着‘不会放过你’,却又不停地、一次次地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致青春,所以我们正青春。”
页:
[1]